本田公司的诞生
像东京那场大地震一样,1945年的东海大地震把本田宗一郎又推到了命运的转折点上,使他迎来了新的机会。
这场大地震使东海精械陷入了半瘫痪状态,继之而来的盟军炮火轰炸更使整个滨松变成一片废墟,东海精械的工厂也被炸得一塌糊涂。8月15日,战争结束了,丰田公司向本田宗一郎表示希望能重建东海精械。本田宗一郎却回答道:“战争已结束了,我希望能脱离丰田自由发展。”
他以55万日元的价格把全部股份都卖给了丰田公司,重新成为一个自由人的本田宗一郎觉得自己一下子解脱了,他带着当时为数不少的55万日元宣布自己要过上一年悠闲自在的日子。这一年,他人生的旅途进入了第40个年头。
其实,本田宗一郎并没有像他当初所说的悠闲自在,他是一个生性闲不住的人,离开东海精械的一年里,他尝试了许多行业,听说玻璃匮乏,就埋头搞制造玻璃的机械;木材不足,就去开发胶合板技术;为制缆业安装机械,甚至还搞冰棒和餐具。
1946年10月,本田宗一郎结束了他的游荡生活,在废墟的旧军营里,挂上了“本田技术研究所”的牌子。这是他继1928年的“亚多商会滨松分店”和1937年的“东海精械”之后,第三次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
战后的滨松街头招摇过市的是那些暴富起来的投机商与族拥在他们周围的娇媚放浪的女郎。战后纺织品奇缺,黑市价格飞涨,带动纺织机械也成了抢手货,投机商转手一台机器就可得到1万日元,于是涌出一批靠纺织品而迅速富起来的暴发户,全国各地的妓女也如苍蝇逐臭般纷纷聚来,形成了滨松畸形的繁荣。
这时的本田宗一郎手里握着大宗销票,有人就劝他不防也试试卖纺织机械。然而,本田宗一郎讨厌这种投机生意。他是一个爱汽车爱得发疯的人,他爱闻那汽油的怪味,爱听起动汽车的声音,他还是打着发动机的主意。
他得到一个消息,在他当年爬在树上看双翼飞机的那个滨松兵营里,有一批军用发报机的小型引擎闲置着。他以很便宜的价钱购下这些无人问津的东西,把它们装在自行车上,这种改良型的摩托车每辆以2.5万日元的价格出售,当即被抢购一空。
这些引擎用完了,他又到东京、名古屋、大阪孤等地收购废弃引擎,继续制造改良型摩托车。当时,被战争破坏的交通尚未恢复,因此这种摩托车大受欢迎,在占领军异样的目光下,这种怪模怪样的摩托车普及开了。
当再也找不到这些旧引擎时,市场上终于出现了可用于生产引擎的材料。1947年,宗一郎开始制造他亲自设计的节约型小型引擎,年底产量即达1000台,财源滚滚而来。
看到本田宗一郎赚了大钱,一些人也开始问津摩托车的生意,一时间,到处都是摩托车店,面对五六十家竞争对手,头脑灵活的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的摩托车。他拿出100万元资金,将原来仅有十几人的“本田技术研究所”扩变为“本田技术研究工业公司”,揭开了奇迹般高速发展的“本田”第一页。
1948年,他的公司刚刚成立,他的第一个事业伙伴、日后替他管理公司、稳重踏实的河岛喜好加入公司,河岛是本田曾听过课的滨松工业专科学校(静冈大学工学部前身)的毕业生,对引擎有浓厚的兴趣。
有了河岛的加盟,开发摩托车的速度加快了。当时,滨松还没有本田宗一郎的对手,但东京、名古屋的摩托车制造厂家为数不少,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技高一筹。本田宗一郎跨进了研制关键部分——引擎,他们先后研制了A型、B型、C型,但都不够理想。
1949年8月,他们的汗水结出了硕果,研制出双缸98CC,输出功率为2.3马力的小型引擎—D型发动机。这些没日没夜拼命的工作狂,看着他们的创造物欣喜若狂,这下子可以和东京那些名牌厂家较量高低了。此刻,没有理由不好好庆贺一番。
在工厂办公室的简陋房间里,22名职工聚在一起,就着鱿鱼干,生鱼片和泡菜,喝着没过滤的浊酒。一双双血丝织满的眼睛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回忆起那段吃不香睡不着艰苦做战的日子,其中的苦恼、辛劳、迷惘,非一般人可以想像。一个年轻职工感慨万分地自言自言道:“真像在梦里一样啊!”
本田宗一郎爽朗地附和青年的话:“对!是梦,是梦啊!”于是新研制成功的摩托车便有了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名字——本田梦幻D型。
在刚研制出梦幻D型引擎的时候,本田宗一郎又迎来了另一位工作上的伙伴藤泽武夫,日后作为本田的辅佐人,为“本田”立下汗马功劳。
这次历史性的会见是在东京。藤泽生于东京,1928年毕业于东华中学,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名落孙山后,有两年时间以干些杂活为生。20岁入伍,退伍后先后经营过钢铁和木材,有极丰富的商务经验和一颗聪明过人的大脑。
藤泽对被人誉为“昭和时代的爱迪生”的本田宗一郎仰慕已久,一直想见到他。在两人共同朋友竹钪的东京家中,滨松的工业领袖与经营专家藤泽会面了,此时本田44岁,藤泽40岁,两个从未谋过面的人一见如故,谈得相当投机。
见面之后,藤泽立即关闭了他在福冈,的木材公司,带着他的资产加入了本田公司。本田宗一郎把公司的业务全部委托给藤泽,自己则专心致志投入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上。
藤泽是位极为出色的销售专家,他主管本田公司的销售后,没有去找那些摩托车商,而是直接向5万多家自行车零售店一一发函,推荐本田摩托车,并说明销售的回扣,店家积极响应,本田公司的庞大销售网建立起来了。
本田梦幻D型在市场上非常畅销,这个迅速崛起的小厂构成了对名牌老厂的严重威协。由于事业的发展需要,在藤泽加入公司的第二年,亦即1950年,本田宗一郎在东京开设了组装厂。
1951年,本田公司推出E型发动机。1952年本田公司的资金已达1500万日元。同年,由于本田开发小型引擎有功,天皇授予他蓝绶褒勋章,并请他参观皇宫。有趣的是,他没有参拜皇宫时必须穿的礼服,他向总理府提出申请说要穿工作服去参见天皇。这位最年轻的受勋者的要求,使总理府赏勋局大为震惊,因为穿工作服受勋是史无前例的。
本田宗一郎在他的自传里解释说:“当时,我除了工作服和夏威夷衬衫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衣服了,我也确实知道,穿着衬衫去是不行的。”然而,最后他还是穿着晨礼服去参拜天皇,这套晨礼服是他公司一个职员的,尺寸虽不太合适,但还是穿在身上了。
本田公司的业绩直线上升,引起了证券公司的刮目相看。1954年,东京证券市场开始交易本田公司的股票,公开售价为130日元,这时,本田宗一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滨松的大本营,按照藤泽武夫的建议,将总公司总部迁移到东京。
事业上的突飞猛进并未使本田宗一郎陷入短视的沾沾自喜中,相反,他看到的是随时可能降临的危机甚至破产。此时,由于摩托车走俏,在日本已有100多个工厂生产摩托车,群雄角逐,你死我活。
不久,他去英国亲眼看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摩托车生产状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他知道日本的摩托车制造工业还比较落后。
尽管公司接二连三的新产品击退了竞争者,可是公司也正面临创业以来最不景气的时期,坚挺的本田股票热了一阵子之后已呈下降趋势,几种新型摩托车尽管刻意求新,销售却很不理想。刚刚从西德购进了4亿日元的机床已成为沉重的压力,他得为偿还进口机床的贷款东奔西走,社会上甚至谣传本田公司要倒闭了。
本田公司不能屈居人后,更不能消声匿迹,它要在困境中站立住,它要冲出本土与国际强手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