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里长大的本田宗一郎

2019-12-2118:15:00铁匠铺里长大的本田宗一郎已关闭评论

铁匠铺里出来的发明家

长在铁匠作坊里的小本田,眼里看到的是铁器,听到的是铁器撞击的叮当声,他常常背着妹妹,拉着风箱,帮助大人干活。在这个举目是铁的世界里,他喜欢铁的颜色、味道,3岁时就开始摆弄冰凉的铁片玩,还巧妙地用工具把铁片弄弯做成玩具,他乐此不疲,铁器成了这个贫寒之家的孩子最倾心的东西。

这个铁匠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稍大一些更加变得淘气得出奇,常常搅得四邻不安。他在金鱼身上涂上墨水,叫它“珍珠鱼”,让人人看了吓一跳;在西瓜上开个洞,拿麦管吸去里边的瓜子,瓜田主人看到一个空西瓜壳气得说:“干出这种坏事的,除了铁匠铺仪平家的坏小子,没别人。”

他常常提前一个小时敲响中午的钟声,为的是偷吃午饭。一次,还嫌地藏菩萨的鼻子不好看,给凿了下来,所以寺庙里的和尚一见他出现,就会拿着扫帚追他,吓得他仓惶跑掉。

有时,和尚也给他讲佛教故事,故事里的地狱常常让小本田听得毛骨悚然。他在寺院里看到有针山、血池的地狱图时,就不由自主地别过头去。

也许由于被和尚追赶过,又被强迫看地狱图的缘故,乐观而开朗的宗一郎开始讨厌寺院,产生了对寺院的恐惧感,使他后来成了无神论者,甚至“从未给任何寺院捐过香火钱”。小小的宗一郎,此时已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禀赋。

滨松是一个很闭塞、落后的地方,然而还未上小学但颇有想像力的宗一郎,却能模仿照片上的人们开汽车的姿势玩机器,对机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对一家碾米厂的电动机着了迷,并羡慕腰上挂满了工具的电工师傅。在进入山东寻常高等小学校时,他在机械方面的知识比其他孩子已多出好几倍。

一次,一辆T型福特汽车从村里路过,他和村里的孩子们在后边尾随着,嗅着汽油的怪味道,心里感到很舒服,以后每逢有汽车路过,他都扔下手中的东西,在后面猛追不舍,直到看不见为止。

在他小学三年级时,滨松的军队驻地有时还会飞来一两架飞机。一次,听说“奈尔斯史密斯”号单引擎飞机从东京飞到这里展览,日思夜想要看飞机的宗一郎骑着爸爸的自行车赶了20多公里小路前去参观,可是门票要一角钱,宗一郎在军营外无计可施。

后来,他发现了墙边有一棵老松树,就像猴一样爬了上去,远远望着那架双层翼飞机的起飞、着陆,直到看得心满意足才回家。回家后,父亲在听了他详细生动地讲述之后,对孩子的大胆与仔细观察能力赞赏不已。

在学校里,宗一郎擅长的是算术、物理和音乐,可是语文成绩却总是很不理想。少年是充满幻想与憧憬的时代,在许多孩子迷上看小说之时,他却喜欢看一本叫《工业世界》的杂志,上面常常刊登让他心醉神往的汽车、摩托车的照片。

在偶尔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的乡下,宗一郎常想像着自己驾驶摩托车风驰电掣地驰骋的样子。他坐在长满绿草的小山上,瞪着大眼睛使劲地朝远方望着,心里想,等我大一点,一定要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去实现梦想。

机会终于来了。1922年,宗一郎小学毕业了。他在《工业世界》杂志上看到东京亚多商会的一则人事广告,早就痴迷于机械的他,写了一封信给亚多商会。宗一郎的母亲反对远离家乡到东京去应聘,她有六男二女,宗一郎是长子,而且他才16岁,还是个孩子,她想把他留在身边,但父亲支持他。

期待已久的录用通知书终于寄来了,宗一郎在父亲的陪伴下登上了去东京的火车,火车在原野上飞驰,他的心既兴奋,又有些忧伤。在东京下了火车好不容易才找到亚多商会的所在地汤岛,他原以亚多商会是个规模很大的汽车修理厂,没想到是个油污满地很不起眼的小厂房,但毕竟能和自己朝思暮想的汽车打交道了,心里又坦然了。

亚多商会只有十五六个员工,新来的本田宗一郎比谁都小,在一间昏暗的房子里,他与师兄弟们一起度过了来到东京后的第一个夜晚。第二天,老板把一个吃奶孩子交给了他,并告诉他,他的工作就要哄抱孩子,这对原本想学技术的宗一郎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别无选择,只有当小保姆。好在厂里有许多有关汽车的书籍供他阅读。他常常深入书中而忘记一切,直到孩子在背上撒尿浇湿了他全身才把他从书中的世界唤回来。这一段时间是本田宗一郎读书最多的时期,正是这些书籍使他在失望、焦躁中安定下来。

一年之后他终于得以摆脱了照顾孩子的角色,满身油污地处在需要修理的车辆之间,为师兄们当助手了。不久,老板教他修理了一辆连线断了的底盘,这是他有生以来干的第一次技术工作,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深为感激,以至多年以后,当了本田公司社长的宗一郎,见了昔日老板还是“主人、主人”地叫着。

1923年9月1日,整个大地突然剧烈地摇摆起来,倾刻间房倒屋塌,整个东京城变成了瓦砾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东大地震。

地震发生的一刹那,宗一郎正在来加油的一辆簇新的福特T型车里着迷地摆弄着仪表,老板声嘶力竭地喊:“让所有的汽车都离开危险的地方!宗一郎,你开那辆福特车。”主人的话刚一落地,宗一郎急速地起动汽车,开着它在街上到处寻找可以停车的安全地点。

这次地震将东京彻底摧毁了,举目望去,一片废墟,一片凄凉。亚多商会的修理工们都回自己家乡去了,惟有本田宗一郎一个人留下,他继续待在商会的动机十分简单,不在东京,到哪也接触不到这么多的汽车。

地震后的东京,偶尔可见街上扔着几辆被遗弃的汽车,宗一郎和主人分别骑着摩托车逐个检查这些废弃的汽车,看到还可以修好的就把它修好然后报告警察,再和车主联系。那些车主很感谢亚多商会,除了付修理费以外还多加上一些小费。在修理这些废汽车的过程中,本田宗一郎的技术突飞猛进的提高了。

在修理废汽车时,本田宗一郎发现当时的木制车辆全部被烧毁了,这一点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日后他创制铁轮代替旧式的木轮,想必就是缘由于此。

18岁那年,他代表厂方去盛冈修理汽车,对方欺他年轻,把他安排住在佣人的隔壁。他心想,不出三天,你们就会刮目看我。三天后汽车修好了,果然他的住处换了,还享用一顿丰盛的酒席,由于他杰出的修车技术,他们送他一个“修理专家”的美称。

1928年,22岁的本田宗一郎羽翼丰满,主人劝他独立,于是他回到家乡滨松开设了“亚多商会滨松分店”,独自经营修车业务。这一年,本田宗一郎还躲过了征兵体检,由于医生的错误,他得以远离炮火纷飞的战场,继续从事他的修车工作。

滨松分店是个小店,由于地址偏僻,初开办时几乎没有什么营业,但本田宗一郎超级的技术还是逐渐赢得信誉,别人修不好的他都能修好。一次,一个有名的歌星藤山一郎到滨松来,他的华丽昂贵的雷诺汽车在路上抛锚了。他听说能修理雷诺的,除了亚多商会的本田以外没有第二个人,便找到宗一郎,从此他俩成了好朋友,友谊保持了半个世纪。

宗一郎在修车店旁边建了一座大约十坪的小屋,作为自己的“技术研究所”,这所简陋的小屋成了日后“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发祥地。就在这所小屋里,他绞尽脑汁创出了铁轮箍,取得了专利,这是他100多项发明中的第一项。

从木轮箍到铁轮箍,本田宗一郎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汽车技术的长足进步,他的修车厂一边继续修车一边兼生产铁轮箍,铁轮箍的销路很好,不仅占据了日本市场,还远销到印度,年仅25岁的本田宗一郎赚了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一大笔钱。

工厂随之扩大了,职工超过50人,独立后仅三年,本田宗一郎就成了滨松一带屈指可数的名人。秋天的午后,他驾驶着自己研制出的第一辆流线形赛车,沿着湖岸轻快地急驶着,戴着墨镜的他好不得意。

与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他也俘获了一位漂亮姑娘的心。本田宗一郎回到滨松不久,就看上了一位叫幸子的小学教师,她温柔美丽,二人一见钟情,坠入情网。

幸子父亲是一个退职的官吏,家里对女儿管教甚严,晚上不准出门。本田宗一郎每到夜晚,把情书装在黑色信封里,用涂成黑色的钓鱼竿悄悄地甩到她家的阳台上,由幸子姑娘来捡。幸子的回信也同样系在杆上扔下来。这种秘密约会持续了两年,本田宗一郎才终于把姑娘钓到了手。

1943年,为了能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研制他的新课题——活塞环,他把工厂委托给别人管理。年轻气盛的本田想把他的知识和灵感放在这汽车的心脏——引擎的重要零件上,希望能再一次开花结果。

他废寝忘食,天天试验到深夜,为了节省时间,连理发店也不去,可是试验进行得很不顺利。这时,一场事故差点让他丢了性命。

他用自己制造出的赛车参加了东京的多摩川举行的汽车大赛。当时汽车的最高时速记录是每小时120公里,坐在驾驶座的本田宗一郎和他的弟弟本田宗二郎觉得胜券在握。

可是正当比赛进行之时,一辆救护车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两辆车立刻就撞上了,他们的赛车打了三个滚才停住,但兄弟俩却奇迹般都拣回两条命。本田宗一郎的半个脸擦伤,左臂脱臼,手腕骨折,他的弟弟则断了四根肋骨,受了重伤。

这场车祸并未挫去本田宗一郎的锐气,他又制造了五艘摩托艇,并继续沉溺在多种多样的研究开发当中,但他的主要课题活塞环的研究,却进入了死胡同,主要是铸造技术的问题,这使得本田宗一郎第一次感受到教育不足的限制,感受到经验的有限性。

29岁的他决心从基础知识学起,学习冶金理论。他找到滨松高等工业学校校长,请求让他当一名旁听生。

此时他已担任了“东海精械公司”的社长,管辖200多人,但他穿上学生服,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一点也不感到不好意思。作为旁听生,他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当然也没有资格领取毕业证书,不过他不图这些虚名,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边学,一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活塞环的研制上。

两年之后,东海精械公司已经可以制造活塞环了,但刚开始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很低,每天产出1000个只有两个是合格品。本田宗一郎并不气馁,继续刻苦研制。皇天不负有心人,活塞环品质不断改进,更由于铸造时添加了硅,终于使成功率大大提高。活塞环成了公司的主要产品,后来,它还被运用到著名的“奥斯卡”轰炸机上。

本田一郎在东海精械率先成立了研究室。他常对周围的人说:“艺多不压人,智慧马上可以转变成物质,转变成金钱。年轻时得加紧学习、研究!”

东海精械的瞩目成就引起了它的最大主顾丰田公司的注意。丰田公司当时以制造自动纺织机闻名,它的常务董事石田退三日后成为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会长,被称为丰田的“复兴之祖”。

丰田公司买下了东海精械40%的股份,由石田退三担任东海精械的董事,把它变成了丰田属下的一个子公司。随着与丰田关系的日益加深,从不愿受制于人的本田宗一郎的烦恼也日甚一日。

东海精械1932年资本已达120万日元,职工人数超过千人,成为热衷于军需工业的丰田公司的重要下属企业之一了,但实权掌握在石田退三手中,仍担任社长的本田宗一郎则成了只具虚名的傀儡。此时,正在进行战争,东海精械作为军需工厂也被编入了战时体制,陆军派来的监督驻在厂里,天性自由奔放的本田宗一郎终日闷闷不乐,在苦恼中慢慢地打发着日子。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