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位公司的销售主管,为了测试新进员工A、B、C、D四个人的销售水平,就给他们出了一个测试题:让他们在一天的时间内向寺庙里的和尚们推销梳子。
早晨,四名员工就带着梳子出发了。
不一会的工夫A就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这不是明摆着折腾人吗?和尚们根本就没有头发,谁买梳子?”
快正午的时候,B也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到处跟和尚讲我的梳子是如何如何的好,对头发护理是多么多么的重要,结果那些和尚都骂我是神经病,笑话他们没有头发,赶我走甚至要打我。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小和尚头上生了很多癩子,很痒,正在那里用手抓。我灵机一动,劝他买把梳子挠痒,还真管用,结果就卖出了一把。”
下午C得意洋洋地回来了:“我想了很多办法,后来我到了一座高山上的寺庙里,我问和尚,这里是不是有很多人拜佛?和尚说是的,我又问他,如果礼佛的人头发被山风吹乱了,或者叩头时头发散乱了,于佛是尊敬还是不尊敬?和尚说当然是不尊敬。我说你知道了又不提醒他,是不是一种罪过?他说当然是一种罪过。于是我建议他在每个佛像前摆一把梳子,香客来了梳完头再拜佛。一共12座佛像我便卖出去一打!”
到了晚上,D满身疲惫地归来了,不仅所带梳子悉数卖光,还带回了与寺庙签署的厚厚订单以及与寺庙合资成立梳子厂的协议。看到大家惊诧不已,D解释说:“我找到当地香火最旺的寺庙,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给寺庙增加收入?方丈说当然想啦。于是我就给他出主意说,在寺庙最显眼的位置贴上告示,只要给寺庙捐钱捐物就有礼物可拿。什么礼物呢,一把经得道高僧开光并刻有寺名的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又使很多人看到了就去捐钱,这样所有的梳子都卖出去了还不够。”
有一家原本生产雨伞的小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基本上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天公司的总经理在看报纸时,偶然看到了一份最近的人口普查报告,上面写着在该国每年有250万婴儿出生。总经理灵机一动:如果有这么多婴儿出生,那么,尿布一定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如果每个婴儿每天最低消费2条,那么一年至少就是500万条,再加上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商机。更加利好的消息是当时许多大企业都不屑于生产尿布这样的小东西,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不是很大,于是他立即决定转而生产尿布。严抓质量,创建品牌,几年之后,该公司生产的尿布畅销全国,走俏世界。如今该公司的尿布销量已占世界的1/3,那个总经理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尿布大王”。
有一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果农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纷纷放弃种植苹果。可是有一个聪明的果农却想到:要是我的苹果能够与众不同,不就可以打开销路了吗?他想给苹果增加一个“祝福”功能,即让苹果上出现“喜”字、“福”字等喜庆字样。
于是第二年当苹果还长在树上时,他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在了苹果朝阳的一面,如“喜”、“福”、“吉”、“寿”等。果然,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福”,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了!
果然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他的“祝福”苹果独领风骚,赚了一笔大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别人也学会了他的做法,可是这个果农更绝了——他早已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且袋子里那几个有字的苹果总能组成一句甜美的祝词,如“寿比南山”、“一帆风顺”、“祝您幸福”、“永远想念你”等等。比起单调的一个字,自然是这种有祝福语的苹果更受欢迎了。
在上述例子中,这个聪明的果农的意愿就是提供苹果。
他有一片苹果园,里面没有桔子、橙子什么的,只有苹果,所以,其他水果的行情与他好像无关。但是,其他水果的价格却会影响他的生意,因为如果桔子更便宜,可能有些消费者就不吃苹果改吃桔子了;如果橙子更贵,那么有些消费者可能就不吃橙子,而吃更多的苹果,这些都会影响他的生意。在苹果上出现福字,也算是生产技术的变动,其他果农没有想到这一招,那么就让这个果农的产品跟别人不同,销路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