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失衡是经常的、绝对的,而国际收支平衡则是偶然的、相对的。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有实物因素,也有货币因素。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均衡是特例,而国际收支失衡是常态。
国际收支失衡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一)偶然性或临时性失衡(temporary disequilibria)
临时性失衡指短期的、季节性或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如农产品出口国,其贸易的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由此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常常表现为季节性失衡。这种性质的失衡一般程度较轻,持续的时间不长,具有可逆性。它一般无须政策调节,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动用官方储备就可以克服;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过市场汇率的波动也可以自行纠正。
(二)周期性失衡(cyclical disequilibria)
周期性失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国因经济衰退而出口不力、资本外流,会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因经济繁荣而出口增加、资本内流,又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二战后,各国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一国经济衰退会加速其他国家经济衰退,一国出现对外支付危机就会牵连一系列国家。
(三)收入性失衡(income disequilibria)
收入性失衡指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国民收入发生变化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因周期变动,属周期性失衡;或者因货币因素导致,属货币性失衡;也可能因经济增长引起,具有长期的性质,属持久性失衡。分析收入性失衡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货币性失衡(monetary disequilibria)
货币性失衡指在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和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相对便宜,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成本和物价的上升通常是由于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加所引起的。因此,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性的。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或长期的。
(五)结构性失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a)
结构性失衡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下。结构性失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失衡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可能发生。二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或其产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或虽然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但是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失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结构性失衡具有长期的性质,纠正起来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