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2023-04-1814:31:52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已关闭评论

再贴现机制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前30年,再贴现被认为是中央银行的主要工具,其声望在1937年达到了顶峰。在这期间,英国麦克米伦委员会完全陶醉于贴现的作用,并报告说,贴现率“是有效管理货币体系所绝对必要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精妙绝伦的工具”。

1.再贴现机制的主要内容

再贴现机制是以再贴现业务为基础的。所谓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的是现实货币,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周转的困难。整个再贴现过程,其实质内容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广义的再贴现包括再抵押贷款,但是这种再抵押不是一种买断关系,而是质押关系。借款到期后,商业银行负责向中央银行还款,中央银行把抵押品退还给商业银行。

由于再贴现机制的实施过程就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办理信用业务的过程,因此,各国中央银行对此项政策工具的内容都有具体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以影响资金使用的方向;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以保证办理贴现业务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以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的核心是审查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申请,了解其再贴现资金的用途和性质,防止商业银行借贴现之便搞套利行为(比如用贴现而来的资金从事有价证券、房地产或商品的投机和买卖),监督商业银行如期偿还中央银行的贷款。

2.再贴现机制的操作

再贴现机制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信用、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其操作规则一般是变动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以影响其借款意愿,达到扩张或紧缩信用的目的。一般而言,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必然要相应提高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带动整个市场利率上涨。

这样,借款的人就会减少,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积极性,起到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作用;相反,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则降低再贴现率,刺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积极性,以达到扩张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3.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与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1)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如下:

①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起“变速箱”的作用。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其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其作用过程是渐进的,不像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猛烈。

②对市场利率产生“告示效应”。它预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走势,从而影响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的预期。

③对资金发生困难的金融机构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④通过审查再贴现申请时的一些限制措施,设定资金流向,扶持或限制一些产业的发展,达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

(2)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如下:

①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借款,完全由金融机构自己决定。

②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通常只能影响利率的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

③再贴现工具的弹性较小。再贴现率的频繁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大众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不利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了市场货币供应量。在西方国家,人们对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有不同的估计和看法。有的主张应强化再贴现政策,有的主张根本放弃再贴现政策,由公开市场政策代替。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作用。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