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度(the gold standard)的国家。到19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大国都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度。至此,国际货币制度才正式过渡到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度、金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一战爆发后,各国加强了对黄金输出及黄金兑换的限制,使金本位制度告一段落。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1.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铸币平价
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贵金属货币的含金量。各国都以立法程序规定了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也称为“金平价”),汇率就是两国货币以其规定的含金量为基础而确定的兑换比率。我们一般将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mint par),汇率波动幅度是黄金输送点,因此,在金币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成为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就是引起黄金输出或输入的汇率,即黄金输出或输入的运输成本与两国间的铸币平价之和,它是在金币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波动的关键界限。
2.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法定平价
在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货币汇率由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称为“法定平价”(legal parity)。与金币本位制度下的情况相比,此时汇率的稳定程度已降低。这种法定兑换比率是两国货币兑换的基本标准,一般不会轻易变动。但是,它并不是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会围绕法定平价而上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