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本位制度与牛顿:皇家铸币局局长

2020-03-1318:42:42英国金本位制度与牛顿:皇家铸币局局长已关闭评论

提起牛顿,三岁小儿也能给你讲讲他和那个神奇的苹果的故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从此奠定了牛顿作为一名数学和物理学家的学术地位。

不过,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工作长达3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不但成为一名官员,还扮演了金融学家、货币学家、侦探、甚至检察官的角色。最终,还为金本位制的建立,夯实了坚固的基础。

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牛顿在剑桥大学的教学生活并不愉快,虽然担任当时全世界数学界最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首席教授,可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听懂他在说什么,所以他有些曲高和寡,而且大学教师的收入也不高,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同时,情感的孤独,好朋友的背叛,以及和胡克、莱布尼茨有关学术上的激烈争论,让这个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慢慢崩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的行为越来越偏激、乖僻,变得难以沟通和交流,他的学生越来越听不懂他讲课的内容,有兴趣参加其学术讨论会的同仁也越来越少,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一代天才将就此陨落。

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就是查尔斯·蒙塔古——牛顿的学生和好友。蒙塔古当时也在三一学院任教,不过,和牛顿不同的是,他家世显赫,当时受封哈利法克斯爵士。其实,多年以来,蒙塔古一直在为牛顿抱不平,一个堂堂的三一学院首席教授,研究成果和著作足以改变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却终日蜗居在残破的旧公寓,未曾有过任何实际层面的职位晋升,薪水也只能勉强糊口。而同时代、同辈的很多科学家,在当时都已获得王室和教会的赏识,出任政府要员或者享受贵族名位。作为贵族,蒙塔古自己也早已身居高位,在王室和贵族圈里人脉极广。看到昔日的老师身心俱疲,精神和物质上都困顿萎靡,蒙塔古再也无法忍受了,他认为自己有义务给老师兼好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其实,很早蒙塔古就曾经和很多贵族朋友一起,推荐牛顿出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一职,却被校方以得不到教会支持为由拒绝。在当时的大学,教会影响力是非常之大的,想让牛顿得到教会的赏识似乎是遥遥无期了。然而,机会终于还是来了,1694年,蒙塔古出任英格兰财政大臣,手握重权的他,决定凭一己之力将老师拯救出当前的窘迫困境,于是在蒙塔古爵士的大力推荐下,牛顿于1696年来到英国皇家铸币局担任监督。正是这一次的选择,成就了英国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引发了英国货币发展进程中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甚至为日后英国在全球建立经济霸权奠定了基础。而这一次的选择,也是大科学家牛顿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他“三十年治学,三十年从政”,成为后世众多史学家争议不断的一个话题。

监督这一职务相当于国王在铸币局的代表,其实是个闲差,但薪水很高,足以改善牛顿的清贫生活。其实,这也正是蒙塔古所考虑周全的地方,他想让老师既能通过这份薪水丰厚的闲差改善经济条件,还能同时继续从事三一学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不过,牛顿可不是一个混日子的庸人,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既不辜负朋友,又能赢得英王信任,是他此时考虑最多的事情。在新的挑战面前,牛顿很快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每天都准时前往皇家铸币局所在地——伦敦塔上班。他不仅主动参与新币种的技术攻关和数量发行,为了打击假币,他不但亲自明察暗访,搜寻证据,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更亲自跑到血淋淋的刑场监督处决制贩假币的罪犯。

这样的工作热忱和出色业绩,很快就打动了英王,1699年,牛顿当上了铸币局局长,全面主管帝国货币铸造的一切事务。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在数字和逻辑方面的天赋,快速学习会计制度、亲自清理账目、编制工作索引,不足三个月就将铸币局整顿得井井有条。牛顿的工作巨细糜遗,他甚至详细研究了造币厂每一班次的运转情况,记录产生的各种费用,如熔化锅的成本和使用次数等。他还认真研究了铸币的过程,运用多年科学研究中培养成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改进铸币流程,大大提高了流水线的效率,在他的监督下,原来估计需要9年的铸币过程不到两年就可以完成。此时,他的年薪达到近2000英镑,据说按当时物价可以造4个格林尼治天文台,此时的牛顿,终于跻身英国上流社会圈子,可以称得上是名利双收,不过他也的确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远大于此。

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事实上,皇家铸币局的工作并非只有打击假币、铸造新币那么简单,个中的玄妙和矛盾之处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飞速进步而愈加复杂。当时的牛顿已经参与到国家货币政策讨论和决策当中,并负责实施议会通过的关于整顿货币的法案。在金属货币仍然大行其道的那个时代,铸币局的决策维系着全国乃至欧洲货币体系的健康和稳定。而牛顿,正是手握决策权的关键人物之一。

17世纪,由于黄金数量有限,流通量极少,并未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易工具,所以银币是当时英国的主要货币。不过金属货币却有着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磨损,一枚银币经过多年的手手相传,花样和面值几乎都模糊不清了,银币重量减少,其所代表的财富也在人们心中逐渐减少。这就必然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不足值的货币大量存在于流通领域,并且人们普遍按照面值来接受货币,那么持有足值的货币进行交换就不合算,足值的货币便会越来越少,不足值的货币会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银币不能长期保值,促使部分人宁愿将未磨损的新银币熔化成银块,去换回价值更为稳定的黄金甚至外国货币。旧的货币因磨损逐渐贬值,新的货币因不受信任而遭抛弃。在两种原因共同作用下,流通中的足值货币数量大大减少,造成通货紧缩,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财政总收入中,不足值的硬币甚至占到了50%,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国家的信用和用统治者权威担保的货币信用也严重受损,使国家货币体系慢慢陷入瘫痪。当时,在新大陆已被发现,海外贸易兴起的大时代背景下,日益严重的通货紧缩无疑给帝国成长中的国际贸易带来沉重打击。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回收并重铸货币的议题再次被国会提出,并进行方案的讨论。

在确定回收的旧币价值的时候,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究竟是按照面值(计算单位)来定,还是按照实际含金属的重量(金属重量)来定,在当时分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当时的财政大臣朗兹认为,应该按照面值来确定货币单位。将所有新币的面值提高25%,但重量只保持原先的80%,将“货币成色不足”彻底合法化,令货币贬值成为事实。这种做法无疑对王室最为有利,因为这样可以冠冕堂皇地用少量的白银铸造更多的货币,以清偿堆积如山的战争贷款和国家债务。而哲学家洛克认为,应当遵循旧制,按照原有标准重铸货币,以代替流通中的旧硬币。而且,洛克认为,白银是本位币,如果黄金兑换价格上涨,应该调低黄金价格。这时候,牛顿对于金融领域,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基于民权保障的思想和对于朋友洛克的惺惺相惜,他义无反顾地支持洛克的主张,于是,在重重压力下,英国国王最终同意后者的提案。

可是,令牛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支持的方案是枚苦果,而最终吞下这枚苦果的,不只是王室,更是自己管辖的皇家铸币局。按洛克方案,政府要拿出一大笔白银用于铸造新币,而债务却丝毫不减。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铸造新币的压力结结实实地落在了牛顿的肩上。由于在新币铸造过程中对银币重量和成色执行了极为严格的标准,结果到了年底,白银储量正式告罄,几家造币厂叫苦连天,明明是银根短缺,甚至无银可铸,却仍要承担越来越多的铸造任务,新币发行根本难以为继。铸币局的尴尬一直持续了3年,结果还是没能完成当初规定的铸造数量,以国家和政府作为权威担保的银币,在公众中彻底失去了信誉。身为铸币局最高领导的牛顿,无疑是打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受挫之后的牛顿,开始用他那不平凡的大脑思索,虽然朗兹方案伤害了民众的利益,却切实可行;而洛克方案空唱大道理,即使没有错,却难以实施。此时的牛顿,冷静了下来,拨开云雾见天日,身为学者的他,始终坚信,现实比理论更有说服力,只有从实际出发,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而现实又究竟是个怎样的情况呢?随着银币公信力的荡然无存,人们纷纷以白银换取黄金,牛顿注意到,一个金路易在法国价值为17先令,而在英格兰为17先令6便士,这个差价更是推波助澜,导致黄金大量流入伦敦,而白银流失更加严重,连铸币局自己也开始大量储存价值相对稳定的黄金。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导致金价上扬,金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而伴随黄金的大量流入,金价也开始自动回落,正式成为价格受市场调控的流通贵金属。

基于对事实的尊重,牛顿在1717年9月21日向内阁递交的货币报告中,分析了欧洲各国以及中国、日本、东印度的金银价格情况,认为英国当时的白银短缺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他指出,当时英国的现实是,随着黄金的大量流入,以及银币信誉的严重不良,人们已经开始拒绝使用白银进行支付。即使接受白银,支付者也要付出额外的费用。而且,黄金的大量流入也使金价自动回落。虽然,当时英国尚有很多银器,把这些银器融了拿来进行铸币,也可能暂时解决白银短缺的问题。但是,既然存在金银利差这一无法变更的事实,黄金就会持续不断地流入英国,因此他不主张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因为黄金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英国的本位币。在报告中,牛顿并没有强求政府彻底放弃白银,而是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认识黄金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国家统一定价。他的建议是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10又1/2便士。

1717年,议会通过决议,接受了牛顿的提案,将英国的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纯度0.9)3英镑17先令10便士,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定价决策,黄金在历史上第一次和一国货币发生了联系。从此,黄金价值正式与英镑面值挂钩,由于在当时的英国市场,黄金早已取代白银成为主要支付手段,于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金本位制度在牛顿的推动下开始建立起来。

十年后,牛顿去世,遗体被安放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世代受人瞻仰与膜拜。五十年后,英国正式立法,对银币的使用日期进行了限制,银币最终完全退出历史舞台,金币成为公认的基本货币。又四十年过去,1816年,英国再次立法,确认货币金本位制度。至此,从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到立法确认、奉为国策,时间过去了整整一百年,也正是在这一百年中,英国靠着这种制度,积累起了巨额财富,并随着大不列颠军队的铁蹄,将以英镑为黄金唯一定价的货币制度推广到全世界。

回顾这段历史,不禁让后人唏嘘不已,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次因缘际会的无心插柳,却建立了对后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金本位制,可以说,牛顿的金融贡献丝毫不亚于其在自然科学上的贡献。这段历史,给人感触最深的就是牛顿做事情的态度,正是他的严谨、认真、科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将一个皇家监督的虚职做的有声有色,并最终影响了世界金融历史的变迁。由此可见,不管在任何时代,如果没有认真的态度,没有科学的研究和基于事实的判断,都将是镜中花,水中月,通过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伟大的先贤牛顿给后人上了最真切的一课。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