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国日本的铁矿石战略

2019-12-1712:23:14能源大国日本的铁矿石战略已关闭评论

前言

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始终以“变他国资源为自己资源”为自己的一贯政策,只要企业能够获取海外油田、矿山权益,政府便会提供低息贷款,并无偿给予国家研发的技术支持。

日本如何消解澳大利亚人的警惕?它的成功在于主动、有序地融入澳大利亚。 再者,日系企业协调性强。一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引用了一句电影台词形容日企的投资策略:“悄悄地进村,开枪的不要。”

被资源危机感所鞭策的日本,其资源战略很值得“地大物博”的中国借鉴。

日本商业思想家大前研一曾在国内《追求》周刊发表文章,称“原油价格上涨是日本千载难逢良机,能源大国日本迎来曙光”。

看到这样的观点,不少人都会迷惑:日本是能源大国?科技水平之高,资源储量之充足的美国,都对高油价唉声叹气,日本的底气从何而来?但对熟悉日本资源战略的人来说,这些话也许并非妄言。

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始终以“变他国资源为自己资源”为自己的一贯政策,只要企业能够获取海外油田、矿山权益,政府便会提供低息贷款,并无偿给予国家研发的技术支持。

和中国钢铁业类似,日本钢铁业并没有足够的本国铁矿石资源支撑。

在铁矿石价格飞涨的今天,铁矿石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却相对受影响较小,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企业在海外许多矿山都有参股。 日韩企业早在若干年前就开始境外买矿或合作开发矿产,它们能够控制的铁矿石贸易已经达到全球的60%以上。

巴西和澳大利亚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铁矿石资源地。 在那里,日本的合资企业随处可见。 以新日铁为例,其在隶属于淡水河谷公司的 Nibrasco矿山中占有25.4%的股份,在隶属于力拓的两个矿山中分别拥有10.5%和28.2%的股份。 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里,新日铁、三井、住友、伊藤忠这些日本公司早已和当地经济共生共荣。

日系企业并不像米塔尔那样采取直接并购的方式,而是更隐蔽地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渗透和布控。 梳理日本钢铁业在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布局,日本钢铁业走出去的“样本”,也值得中国同业系统性思考。 这是一个全产业链的故事。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