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乞丐喜欢大饼胜过铜钱:需求与效用的经济学原理、例子、启示

2020-03-0416:06:47为什么乞丐喜欢大饼胜过铜钱:需求与效用的经济学原理、例子、启示已关闭评论

经济学原理

需求是指人们在欲望驱动下的一种有条件的、可行的最优选择,这种选择使欲望达到有限的最大满足,即人们总是选择能负担的最佳物品。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一个度量。经济学家常用它们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

例子案例

一个乞丐来到秦国的一个小镇上乞讨,乞求人们给他点吃的。因为年景不好,镇上的人手中也没有多少存粮,所以,一连几天他都没讨到什么东西。有一个人看他着实可怜,就拿出一个铜钱扔到他的碗里。没想到,乞丐并没有很激动,反而一脸的不高兴。最后,还是小镇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乞丐带回自己家中,给他做了一些吃的,乞丐风卷残云般地吃了一大盆饭,这才开心起来。此后,乞丐就留了下来,一直为老人守家护院。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因其性格、文化、兴趣的不同,对相同效用东西的需求就产生了差异,而且这种需求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乞丐的选择乍看起来令人发笑:铜钱不比一个饼、一盘饭更值钱?但是在饥饿的乞丐眼里,饼和饭就是救命之物,效用远大于那一个铜钱。所以,为报一饭之恩,乞丐心甘情愿地留了下来,为老人守家护院。可是,当乞丐获得一种安稳的生活,衣食无忧之后,你再问他要一顿饱饭还是一个铜钱,答案恐怕就会不太一样了。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某个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人们总是倾向于作出能给自己需求带来最大化效用的选择。同样为了保暖,收入高的人在买一件衣服时更多考虑的是款式和品牌,而收入低的人在决定购买时更多考虑的则是它的质量。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一生有五类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逐级递升。通常是低层需求获得满足后,才会出现另一高层的需求,在多种需求没有获得满足前,首先需要满足的是最低层的需求,该需求满足后,后面的需求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成为追求更高一层次需求的动力。正是人们有了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才有了提供多样化效用的市场空间。

实际上,需求与效用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