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竞争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该理论指出企业在竞争中要面对五种力量的影响,即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外部威胁和机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要价能力、现有竞争者之间的对抗、消费者的还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企业只有加强自身能力,才能对付新的进入者、供应商、现有竞争者、消费者、替代品或服务带来的问题,并改变企业与其他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力量对比。
举例说明
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以整个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由最高管理者负责,需要全过程的管理能力,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专业活动来看待。企业的使命目标可以独立于战略形成及实施而存在,战略制定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弱点,以及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为分析工具,通过内、外环境要素的匹配来寻求战略出路。战略方案形成后,再根据一系列标准,进行方案优劣对比,并从中确定可以付诸实施的战略。所以,作为战略管理整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战略形成与战略实施可以相互独立运作,并经过有序地分解后交给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去完成。在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方面,波特提出了四个决定因素对其进行约束。
第一,要素条件。它包括人员的素质、技能和成本;国家物质资源的丰富程度、质量、可得性以及成本;国家知识资源存量;可用于支持产业的资金与成本;基础设施的类型、质量和使用成本。
第二,需求条件。它包括由各种细分市场所反映出的国内市场需求结构,购买者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在何种程度上预示了国外市场需求;国内需求的规模及增长速度;国内需求国际化以及本国产品与服务走向国外的方式。
第三,相关及支持产业。它包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游产业,它通过有效、及时、廉价地提供投入品给下游产业带来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可以协调和参与价值链活动。
第四,企业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它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及选择竞争产业的方式;企业要达到的目标及企业雇员和管理者的动机;国内的竞争程度以及建立和保持特定产业竞争优势的能力。
以上四个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构成了产业竞争环境。然而,另外两个变量,即随机事件与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四要素之外的两个重要的补充要素。
学习启示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五力模型”。该理论指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最终赢利能力。该理论还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选择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在此基础上,迈克尔·波特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他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种成功的战略思想。这三种思想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他认为,这些战略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行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行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行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赢得微利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要想有效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都需要倾尽全力,并需要一个长期有效且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进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