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7月,“二战”已经接近尾声,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叫作布雷顿森林的小镇上,他们有着共同的使命和任务——商讨战后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
说是商讨,但以美国当时超强的国力和财力,实际上大家只不过是来“学习学习”而已。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当然就是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White)通告的美国对于“二战”后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安排,然后由前任世界霸主英国提一些修补性的意见。
这次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并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即后来的关贸总协定)。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22国代表正式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随之诞生,这次会议的内容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此正式宣告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明确规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个美元的含金量为美国《黄金储备法案》中规定的0.888671克黄金,其他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随时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就这样,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本名“联邦储备银行券”的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同时也成了其他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绿纸片变黄金,引发了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的“收藏热”。然而,问题在于,美元纸币如何走出美国、走向世界?又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它的中心地位?否则,美国煞费苦心搞出来的这个美元货币本位制度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由于欧洲各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几乎被战火完全摧毁,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建立,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将军(George Calett Myshall)就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声称美国应该援助欧洲经济从战争中恢复和重建,于是,很快有了大名鼎鼎的“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
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其实,就像江湖社会里义薄云天的老大一样,美国说,你们欧洲都被战火摧残成这个样子了,接下来的社会经济重建工作一定非常艰巨,我作为老大,对你们重建工作要给予坚定的支持——这样吧,我援助你们一大笔钱吧。这笔钱,当然就是美联储所印刷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券——美元。
马歇尔在1947年6月5日的一场演讲中提出援助欧洲计划的,他宣告美国“已经为帮助欧洲复兴做好了准备”,并且号召欧洲人民要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他们自己的重建欧洲的计划,最后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这一援助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一直持续了4个财政年。在援助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有趣的是,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本来也包括当时的原苏联和所有东欧国家,但由于要求被援助国必须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放弃部分经济主权等条件,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还不会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所以断然拒绝了马歇尔这一援助计划。
随着马歇尔计划援助和稳定了西欧,美元也相应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建立了无比崇高的信誉和威望。从1945年一直到现在,美元都是世界货币体系的绝对核心。
欧洲经济开始重建后,西欧各国为了进一步得到更多的美元,都大力提倡和鼓励向美国出口,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真材实料的产品和服务。事实上,全世界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为了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为了得到更多的美元,都必须依赖于对美国的出口得到美元。
这意味着美国只需把纸印成美元,扛到世界上就能换想要换的东西。也因此,美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世界其他大国几乎都处于顺差的经贸地位,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可以想象,只要拥有印钞用的纸张和油墨,美国可以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不限量的美元纸币,想要多少有多少,这种世界货币体系的不平衡性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有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