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效应,是由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利福德·盖尔茨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末利福德·盖尔茨曾经在位于印度尼西亚第四大岛爪哇岛上生活过,这座岛屿四面环海,风景秀丽,降雨充沛,气候适中,草木一年四季常青,岛上物产丰富,天然生长有咖啡、茶叶、烟草、橡胶、甘蔗、椰子等。环境虽然美丽,但是作为人类文化学家的利福德·盖尔茨却无心观赏这些,他过腻了简单而重复、单调而乏味的原始农耕生活。利福德·盖尔茨的生活既没有任何改观,也没有进步,于是利福德·盖尔茨称这种现象为“内卷化”。
后来,人们把这一概念引用到经济学中,称之为“内卷化效应”,内卷化效应意思就是,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的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事情。现在社会各个角落,都存在“内卷化”的现象。
比如一个农民,从有力气种地的年轻时候开始,就不停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到七八十岁,甚至更老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农民,其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从事的耕作职业也还是和原来的一样。
比如一名员工,他进入一家企业,刚进去时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到多年以后,他还是在相同的岗位,干着相同的工作,没有大的变化,有的工人也许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一模一样的工作,他的职务没有晋升。当和他一起进工厂的小年轻现在也做到了经理、厂长的位子上,生活富裕了,有车有房。而他的生活则没有任何的改观和提升。
上述这样的情况都属于一种“内卷化效应”。产生内卷化效应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固定的思维方式,自认为,自己除了干这些,不能再干别的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一家公司或企业待久了,发现这样的生活虽然单调,但是基本可以解决温饱,不太操心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也习惯了这种轻松的生活,竞争对于他来说毫无意义,又费心费神,所以通常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子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蹉跎中度过了。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内卷化效应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呢?
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
有的人,之所以安逸于现实生活,不求长进,乃是源于自己内心没有强大的动力,他认为自己没有“狂想症”,也不具备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
其实,人不到死的那一天,就不能轻易“盖棺定论”。别人不能这样对你下这样的结论,连自己也不能下这样的结论。聋子可以创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瞎子阿炳的二胡弹奏,不也一样深入每个人的心里;那些残疾人不是也和正常人一样,驰骋在体育沙场,奋力拼搏,最后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吗?
问题是,我们能否把人生看开看透,自己不能从事的事情,自己感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只有尝试之后才会知道结果。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样的人缺少奋斗的力量和信心,听天由命,相信命运是他们人生信条,其他对于他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其次,要想法改变现实的处境。
也许产生“内卷化”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条件,比如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也没有深厚的背景,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但似乎这些都不是问题所在。自己学历不高,可以去进修;没有技术,可以去学些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培养一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习惯。水滴石穿,日久见功夫。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最真实的道理,人不是永远的同一个人。孔子看见水说:“逝者如斯夫!”连水都不是昨天的水了,那么作为有生命价值、有思维的人类,又有什么不可改变的呢?
最后,内卷化通常情况下是一种自甘堕落。
比如一个小偷,他本来天性没有偷窃之心,但是长时间以偷窃为生,养成了他偷窃的习惯,这种恶习久而久之就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当他被公安局抓去劳教,放出来之后,过不了多久,他又走上了偷窃的道路,他以为自己就这样了,还能干什么?偷窃就偷窃吧!恶习造成了他的屡教不改。
其实很多具有内卷化心态的人都和这个小偷的习惯差不多,他养成了目前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他也没有打算改正。既然习惯是靠培养而成的,那么也意味着习惯可以通过人为的、有意识的行为加以改正。这是不争之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有中央电视台记者,曾采访一陕北地区的农家娃子,记者和农家娃子有如下的真实对话:
记者:“为什么要放羊?”
农娃:“为了卖钱。”
记者:“卖钱做什么呢?”
农娃:“娶媳妇。”
记者:“娶媳妇做什么呢?”
农娃:“生孩子。”
记者:“生孩子做什么呢?”
农娃:“放羊。”
放羊娃的思维就属于典型的内卷化。他的思维停留在简单地重复着同一件工作或事情,而且没有任何的其他想法,他是这样,连他未来的儿子的生活他也是如此安排。
今天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紧张的竞争之中,我们面临来自多方面的生存压力和挑战,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克服自己的内卷化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如此,你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你的前途才会更加光明。如果一个人想检测一下是否已经有了内卷化,那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问答题就知道了。
1.你是否毕业七八年了,还在同一个岗位上,薪酬、职位都没有太多的变化?
2.你的生活没有改观,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行程安排,从家到公司上班,从公司下班回到家,周而复始?
3.你的心态是否习惯于目前的生活状态,也不想有更大的改变了,或者说都到一定的年龄了,这一辈子虽然有梦,但是想靠下一代去完成?
4.你和十年前,相同出身、相同境况的同学朋友相比是进步了,还是原地不动?
5.承认自己就这么大的出息,再也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了?
假如你的回答是全部肯定的话,表明你是一个倾向于内卷化的人,这个时候,你要适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转变生活态度了。这个社会没有上帝,只有靠你自己才能改变。请相信,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