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国黄金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

2019-12-1709:13:52大唐:中国黄金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已关闭评论

唐朝历来被视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国力达到顶峰的时代,而体现在黄金开采和黄金艺术上也极其辉煌的。 那是一个兼容并包、 广采博纳的时代,又是一个生机勃勃、 充满乐观和创造精神的时代,而黄金自然成了那时的人们施展才智的理想对象。

据考古学家发现,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黄金。 可见, 黄金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古先民用黄金制造饰品的工艺十分简单, 大多为装饰用品。 秦朝时期, 先民制造黄金器皿的工艺多数照搬青铜器的铸造,大多外形小巧, 纹饰较少。 不过, 从东汉出土的黄金器物上看, 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摆脱简单的金器制造工艺, 摸索出掐丝、 编织等独特制作手艺。 汉代之前的黄金制品数量虽然不少, 但是黄金纯度较低, 多为装饰之用。

当今, 经考古学家研究、 考证发现, 我国金器的鼎盛时期应该追溯到唐朝。 在唐朝, 无论是黄金冶炼还是加工, 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唐代, 采金、冶金、 制金已经颇具规模,很多精巧美丽的黄金制品正是出于那个朝代。被后人尊称"诗仙” 的李白曾在《秋浦歌》 中这样写道: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而诗人刘禹锡也曾作有《浪涛沙》一诗, 并写下“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 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的著名诗句。 可见, 两位诗人·用简洁的诗句 将黄金开采、冶炼和制作的场面描写 得十分生动, 热火朝天的场面通过诗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出唐代采金的胜景。

除了采金和炼金, 唐代的制金工艺也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 唐代的黄金制品数量大、 种类多, 其形 状和风格具有独一无二的专属特征。 聪明的唐代人民将域外文化与本民族文化有机融合起来,然后恰到好处地运用至金器制作上。 现在出土的唐代金器饰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 据说, 唐朝有专门的金银作坊, 也配有技术娴熟的制作工匠。 如果想进入金银作坊来制作金器,那么就要经过严格训练。只有学习合格的工匠才有资格进入作坊工 作, 可见当时金器制作态度之严谨, 管理之严格。

在唐代, 黄金广泛用于制作餐具和酒器,《唐摭言》卷十五清楚地记载道:“王源中, 文宗时为翰林承旨学士。 暇日与诸昆季蹴鞠于太平里第, 球子击起, 误中源中之额, 薄有所损。 俄有急召, 比至, 上讶之, 源中具以上闻。 上曰:'卿大雍睦! 遂赐酒两盘, 每盘贮十金碗, 每碗容一升许, 宣令并碗赐之。 源中饮之无余, 略无醉态。” 可见, 当 时用金碗盛酒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唐代的达官显贵生活奢华, 王公贵族十分酷爱用黄金餐具来举办宴会, 以此来炫耀排场的豪华和自己的富贵与地位。 除了炫耀的成分外, 唐朝贵族对使用金器能长寿的传说深信不疑, 他们认为经常使用金 银餐具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 金盏、 金碗、 金酒杯等用品就成为富贵人家必备的用具。

从唐代出土的金器来看, 金器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 通常以皿壁面捶揲出凸凹起伏的多瓣装饰。 这种装饰手法最早源于地中海的希腊和罗马, 而后西亚和中亚的制 作风格延续了这一特征。 在唐代, 随着东西方交往的密切与深入,西方制作的精美金器大量流入中国境内。 这些捶揲技术非常成熟的粟特器皿对中国制造黄金的工艺影 响很深。 唐代金器工匠充分汲取西方制作工艺的优点, 并 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 当这些工艺逐渐成熟之后, 中西合璧的稀世黄金珍品便呈现在眼前。这些黄金饰品既有西方粗犷的风格, 也包含着细腻的东方文化底蕴。 如唐代的莲瓣纹金碗以流畅的莲花 线条及华丽的纹饰著称于世, 令后人对其制 作工艺惊叹不已。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黄金发展史, 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与唐朝的制金工艺媲美,一件件具有典型唐代艺术风格的黄金饰品可谓每件都是国宝。 那丰富的品种、 高雅的造型、 精美的纹饰以及深刻的内涵都是绝无仅有的美妙绝伦。 另外, 在金器的风格上也能发现唐朝人的创新和交融精神。 正如唐代黄金饰品所体现出的文化一样, 唐朝正是一个博大、繁荣、 具有勃勃生机的年代。 它的金器也与之一样, 其兼并包容、 汲取东西方精华的物品彰显着唐朝的鼎盛与博纳。 所以, 称唐朝是一个黄金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一点也不为过。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