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个性鲜明的黄金文化

2019-12-1709:13:07草原上个性鲜明的黄金文化已关闭评论

黄金与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渊源颇深, 自然它对于草原上的人们也不会特别吝啬, 当黄金到了野性、 奔放的草原民族手上时, 自然又给它打上了草原文化的独特烙印。 那也是一阵阵历史尘烟的宝贵见证。

阿尔泰的汉语意思的黄金, 无独有偶, 新疆境内就有一座阿尔泰山。 可见, 黄金 作为一种有效的流通方式率先从中亚草原上进行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通过后人的考古发现,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使用金器的历史较为久远, 铭刻在黄金器皿或装饰物上的图案多为带有浓郁草原文化色彩的珍禽猛兽。 这些制作精美且具有独特韵味的黄金制品会让人爱不释手, 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久远的草原黄金文化。

早在几千年前, 黄金就已经被草原人民发现并加以利用。 聪慧的游牧民族不仅是放牧高手,而且精通淘金法和制金术。 他们用重力选矿术 将黄金与砂分离, 然后铸成金块。 随后, 黄金被制成带有各种寓意的器皿或装饰物。 在希 腊著作中,将早期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比喻成 "看守黄金的鹰头狮身格里芬”, 可见黄金已经成为当 时草原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阿尔泰地区的游牧民族一样, 蒙古草原上的古代先民也将黄金视为珍宝, 他们将黄金打造成为草原上的各种动物。 黄金不但重新复原了草原人民的游牧、 狩猎生活, 而且见证了草原上的黄金历史。 可见, 黄金在游牧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匈奴为例, 公元前三世纪, 单于冒顿建立了 强大的草原帝国。 考古工作者在匈奴人驻牧和游猎的地点发现了大量奇特的金器。 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当属贵族墓中出土的鹰形金王冠。 这件 “胡冠” 做工精美, 冠顶高7.3厘米, 冠带长30厘米,周长60厘米,重约1394克。 其雄鹰展翅的造型向世人彰显着主人地位的显赫, 这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表现了匈奴人对雄鹰的图腾崇拜,同 时也 将草原上的霸主气势表 达得淋漓尽致。

匈奴人将东胡击败之后,一部分东胡人被迫退居到草原上的鲜卑山。 于是, 另外ー只强悍的游牧民族“鲜卑”就此诞生。 鲜卑人同匈奴人一样, 酷爱金属装饰。 当时的鲜卑人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单模灌注技术, 能够制造平面浮雕的饰品, 并且可以在上面镶嵌宝石。一颗颗宝石恰到好处地点缀在金饰上, 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 为黄金增添了无限迷人的魅力。 由此可见,鲜卑人不仅将草原上的黄金文化发扬光大,而且将黄金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寓意。

时间的巨轮一刻不停地前进转动着。 公元552年, 突厥人建立了突厥汗国, 并且 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强大的突厥民族既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树立起特有的文 化特征。 突厥人崇拜以"草原精灵”著称的 狼, 他们以狼为图腾。 于是, 突厥人为蒙古草原带来了新的黄金文化一一以狼为主题的黄金器皿和装饰品.

除此以外, 鲜卑人将黄金 作为身份和地位的专属象征品。 在锡林郭勒的草原上, 考古人员发掘出一条突厥贵族的狩猎纹金带。 这条金带纯度很高, 铸有不同的纹饰, 其骑马狩猎的场景在金带上栩栩如生, 十分逼真。 据说, 金腰带在鲜卑人心目中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草原上的宝物,它成为了英雄之间表达钦佩和尊重的宝物。

契丹是东胡系鲜卑人的一支, 曾建立声名显赫的辽王朝。 作为草原上兴起的民族, 契丹的畜牧业十分发达。 也 许大家都想象不到, 就是这样一支游牧民族, 其手工业比鲜卑更发达。 在契丹皇族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鎏金银质马鞍饰件堪称天下一绝。 此外, 辽代陈国公主使用过的黄金面具则又印证了契丹民族对黄金的喜爱。 这件制作精美 的面具重293.5 克, 它是根据公主生前的真容来逐一雕刻而成,其精美程度令后人咂舌。 证实契丹先进黄金制造工艺的文物还有一件,出土于陈国公主墓中的鸿雁形琥珀饰件的背部有一个小小的黄金盖子, 上面用黄金项链和雁相互链接, 堪称中西合璧的艺术珍品.

时光飞转, 朝代更替。到了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随后, 一代天骄又建立起元朝。 据史书记载, 成吉思汗酷爱黄金, 不但称整个家族为“黄金家族”, 而且在平时大量使用黄金。

蒙古黄金家族使用的金器种类繁多,例如黄金餐具、 黄金饰品、 黄金马具,甚至是黄金丝绸制品。其中用金丝线编织的锦袍叫做“纳石失袍”,汉语意思就是“用金线织成的衣服” 。 这种金子做成的袍子每一根线都被金丝缠绕, 可见当时黄金工艺已经到达巅峰时期。

数千年来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就这样以对苍天的崇拜之情来珍爱黄金, 并且还把黄金制成各种草原动物。 而且, 马具和酒具等黄金制品, 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品。黄金文化是草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数千年来游牧民族 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珍爱黄金, 崇拜上苍。 今天, 黄金依然作为吉祥的象征在草原上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 它 时刻见证着草原历史与发展, 为草原文化打上了独一无二的专属烙印。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