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这时的诗歌作品不仅数量庞大, 其题材也相当广泛。 黄金作为重要的生产、 生活品, 自然也就成为了诗人们不懈表达的对象, 而且它也因此获得了深刻的寓意··....
采金、 炼金、 金制品大大地触发了唐代文人墨客们的灵感, 除了李白的那首《秋浦歌》和刘禹锡的《浪淘沙》,唐人的诗文中还有很多关于颂赞黄金的篇章。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 《 赠友》 诗道: “银生楚山曲, 金生鄱溪滨。 南人弃农业, 求之多辛苦。 披沙复凿石, 砭砭无冬春。 手足尽皴胝, 爱利不爱身。" 楚山、 鄱溪是江南产金银之地,那里的农民放弃种地而去沙里淘金, 一年四季凿石取银, 不分寒暑, 手足都皴裂或磨出了茧子, 也不消歇。 为了挣钱糊口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了, 可见淘金者的辛苦。 明太祖朱元璋的祖上就是淘金户。
诗人方干在他的《路入金洲江中作》 中写道: “棹寻椒岸萦回去, 数里时逢一两家。 知是从来贡金处, 江边牧竖亦披沙。” 船儿 沿着高高的河岸盘旋而上,行了数里才时而看见一两户人家, 知道这里从来就是向朝廷贡金的地方, 江边的牧童都是淘金者。 金洲即今天的陕西省康县西北部,汉水从境内流过, 因这里盛产黄金, 所以就被称作金洲” 。
诗人李峤 《金》 诗道: “南楚标前贡, 西秦识旧城。 祭天封汉岭, 掷地警孙声。 向日披沙净, 金风振铎鸣。 方同杨伯起, 独有四知名。” 这首咏金诗更典型, 它每句都写关于黄金之事, 但并无连贯之意。 “南楚标前贡” 一句是说南楚这个地方是前代皇帝标明贡金之地, “西秦识 旧城” 一句是说识得西秦有旧日的黄金城, “祭天封汉岭” 一句则是说汉代名将霍去病得封地2400户,因为他夺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佛像。“掷地警孙声” 一句, 晋朝文人孙绰的文章掷地有声可以为警 他博学善文,其《天台山赋》中有一句“卿试掷地,当作金石之声”。 而“向日披沙净” 是指在阳光下淘 净黄沙始见金, “金风振铎鸣”是指大铃在秋风中震鸣。 “方同杨伯起, 独有四知名" ,杨 伯起也就是东汉的大儒杨震,他在出任东莱太守期间,一次路过山东昌邑县,县令王密是杨震所推荐的荆州秀才, 所以王密看到杨震到来自然款 待十分热情; 晚上夜深人静时, 王密来到杨震的住处, 取出黄金 10 斤相赠, 杨震为此十分诧异地说: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 “暮夜无知者。”杨震又说: “天知, 地知, 你知, 我知,何谓不知?” 杨震辞金不受的高风亮节,也从此留下了“四知名” 的佳话。
一部全唐诗中还有上千处提到黄金,仅白居易一首《长恨歌》就有十处提到了金银, 如“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花钿委 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 将去” 等。
在唐诗中咏颂金器的诗句, 还有如李白: “一去别金匣, 飞沉失相从”、“金樽 清 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值万钱”, 韩愈: “金炉香动螭头暗”, 李商隐: “金障既特设, 珠帘亦高褰”,元稹: “金奁御印篆分明”.
以咏颂金银首饰的诗句, 如白居易: “金鹅屏风蜀山梦, 鸾裙凤带云烟重”, 苏轼: “夜来春 睡浓于酒, 压褊佳人缠臂拿” 等.
用黄金寓意人生哲理, 如李绅:“假金方用真金镀, 若是真金不镀金”, 王绩: “百金买一声, 千金传一曲; 世无钟子期, 谁知 心所属。”
(《答章孝标》),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 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 李白:“昭王白骨萦蔓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 ”
由 此可见, 黄金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