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2020-02-1016:51:02消费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我们的启示已关闭评论

消费者行为从根本上取决于人们的收入状况,但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行为则主要由人们的文化—心理素质决定。因此说,消费是基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由文化—心理素质决定,并同时反映这一素质的经济活动。高收入伴随高消费,一个月薪1万元的人的消费水平无疑高于月薪只有1 000元的人的消费水平。当人们收入水平提升时,无论消费的数量、质量还是品位、范围都会提高或扩大。但是,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效用最大化或福利最大化;提高了的消费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并不一定随着你的消费支出的增加而等比例递增,或许还相对递减。这里就存在一个经济数学问题。

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一口气吃了三张大饼,当吃完第三张饼后感到饱了,并心满意足。但仔细思量,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那就是,早知第三张饼就能吃饱,前两张饼实在不该吃。大家会认为这个故事中的人愚蠢可笑,然而,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那个吃大饼的人却发现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效用价值论者用来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个理论。

该理论认为:同一物品对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因占有的秩序不同,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或效用也不同,从而价格不同。在效用尚未达到饱和的程度之内,随着所占有的物品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然而边际效用,即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等于零;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而总效用绝对的减少。如果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上述吃大饼的故事,其可笑结论产生的原因就可以找到理论上的依据了。

无疑,对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第一张饼的效用最大,或者说在十分饥饿的状态下,他会以较高的价格去购买一张在平时看来价格昂贵得多的饼。然而,当第一张饼下肚后,即使没有填饱肚子,对饼需求的迫切程度也会远远低于第一张饼。以此类推,每增加一张饼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都会低于前一张饼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当吃得很饱时,总的满足程度最大,然而最后增加的那一张饼的效用,即带来的满足程度,几乎等于零。这时,如果那个饿怕了的吃饼人眼大肚子小地再继续吃下去,并且导致胃痛或呕吐时,那么这最后吃下去的一张饼,即“边际饼”的效用就是负,因此也会带来总效用水平的下降。

其实,“多买少算”这一不成文的市场交易规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生动的体现。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想在同一个商家手中购买两个以上的同一物品时,总要与商家讨价:买了两个,便宜一点儿。因为,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同一物品,第二件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第一件,而第三件又会低于第二件。所以,只有“多买少算”,消费者才会有划算的感觉,从而刺激多消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商家比消费者更深切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多买少算”往往并没有表现为消费者的直接要求,而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真可谓买的不如卖的精。可以说,“多买少算”对商家来说就是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对消费者来说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心态。

对消费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理性消费者购买的是满足程度,而不是绝对量,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而非单纯的高消费。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