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没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举例说明
有这样一则关于失业率的笑话:
记者:“尊敬的总统先生,您注意到这几天的新闻了吗?关于那个十九岁金发女兵的。”
总统:“她长得很漂亮,怎么了?”
记者:“因为她中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参军了。”
总统:“噢,我国的失业率降低了。”
记者:“可是……她在战争中失踪了,可能已经阵亡了……”
总统:“真不幸,让我们默哀三分钟……”
三分钟后,总统说:“好吧,让我们从最不幸的事情中看到它好的一面,我国的失业率又要降低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民生则是人民大众的生计。社会中靠继承祖业而无须为温饱奔波的人毕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在社会上拥有一份工作,用自己的劳动赚取报酬,用以生存。所谓失业,就是指达到一定年龄,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而未就业的城镇居民。有临时工作,劳动收入达到最低收入水平,或虽无职业但不要求就业者,不算作失业人员。而失业率,就是指失业人口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式。
失业率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该指标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而它又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
我们该如何解读该指标呢?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则代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逐渐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若将失业率配以同期的通货膨胀指标来分析,则可知当时经济发展是否过热,是否会构成加息的压力,或是否需要通过减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学习启示
造成失业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失业的结构与变动情况是观察重点。总体来说,失业有三大类型。
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人想要调换工作。例如,有些人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有些人被解雇了,正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有些人由于季节性需求而暂时下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毕业生正在寻找他们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摩擦性失业具有部分的合理性,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摩擦性失业者从低收入、低生产力转换为高收入、高生产力,说明了劳动者拥有更高的收入、劳动资源以达到更优配置,以及经济中实现了更高的真实 GDP。
结构性失业—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这里,经济学家们用“结构性”一词来表示“组成成分上的”的意思。消费需求和技术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了劳动需求在职业和地理上的“组成结构”。
从职业上看,对某些技能(例如从事服装加工和农业工作)的需求可能会下降甚至消失。而对另外一些技能(例如软件开发或计算机系统维护)的需求则有可能增加。由于劳动者不能适应或完全接受新工作,从而导致了失业。
从地理上看,对劳动的需求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例如,过去几十年中所发生的从冰雪地带向阳光地带的产业转移,就转移了就业机会;将市中心的工厂转移到郊区的工业区,也转移了就业机会。当工作机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时,有些劳动者就成为了结构性失业者。
周期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周期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整体经济水平的衰退。由于它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周期性失业也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20 世纪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就属于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失业状况不同,周期性失业的失业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十年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和周期性失业的概率较低。
可以说,失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人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目前,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已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