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身性理论-从市场的情绪波动中获利
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索罗斯吸收了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试错法”和经济学家卢卡斯的“合理预期”理论的内容,并且对其加以糅合,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证券市场理论。
应用反身性理论,从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中获利,这是投资大鳄索罗斯投资成功之谈。
索罗斯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 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赖此判断其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但在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客观标准。
由此索罗斯提出了自己的反身性理论:由于不完备理解的问题,事件的参与者会形成固有偏见,他们根据这个固有偏见作出的决策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
事件的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构成一种被索罗斯称为的反身性关系,在这里,不会有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境的变化过程。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谓反身性是指我们不完全的认识是影响事件的一个因素,而被扭曲认识影响的事件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认识。 如果用反身性的语言描述股票市场的行为,那就是价格变化的本身也会影响人们的预期。
我们不妨解释得再简单一点,在我们金融市场中,市场的变化导致市价的变化,这是一个核心观点之一。 当股价上涨,投资者们感到自己富裕了,于是会花更多的钱,结果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都上升了。而这时候,股评家们,或是分析家们会指出这些“经改善的基本面”,鼓励投资者们买入。
这会让股价进一步上涨,让投资者感到自己更富有,于是他们的支出又会增加。 这个过程会持续进行下去。
这个过程就是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过程”一个反馈环:
股价的变化带来企业基本面的变化,继而带动股价的进一步变化。 反过来,股价下跌推进过程也是一样的。
那么,反身性理论与基本面分析有什么关系呢?
(1)股票价格一定会对基本因素产生影响,但多数情况是间接的。
(2)参与者对基本因素的认知必然存在某种缺陷,起初也许不明显但以后会表现出来。
(3)任何情况下,反身性模型都不能取代基本分析,他的作用仅仅是提供基本分析中欠缺的成分。
基本分析试图确立潜在价值如何反映在股价中,反身性理论则表明股价是如何影响潜在价值的。
反身性理论的最重要的实用价值就在于利用它来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一方面指出了市场本质上不均衡、不稳定,从而有别于传统经济学,指出它与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的区别是事实与幻想的区别,并根据趋利避害原理对现实加以运用;而另一方面,在理论上解释了价格趋势运动的过程和原因,从而解决了市场真正底和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