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WPI,即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是根据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编制而得的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既可按全部商品综合编制,也可按不同部门或各类商品分别编制,包括在内的产品有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与进出口品,但不包括劳务价格。
RPI,即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 在我国,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发布机构: 中国国家统计局。
发布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发布频率: RPI每年发布一次,按季度分别列出。WPI无正式公开数字。
WPI是通货膨胀测定指标的一种,反映不同时期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批发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批发价格是在商品进入零售环节,形成零售价格之前,由中间商或批发企业所制定的价格,其水平决定于出厂价格或收购价格,对零售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有经济学家认为批发价格指数比消费物价指数具有更广泛的物价变动代表性。
批发物价指数的优点在于对商品流通比较敏感。其缺陷在于统计范围狭窄,所以许多国家没有将批发物价指数列为测定通货膨胀的代表性指标。美国劳工统计局编制的批发物价指数包括2 400多种商品批发价格变动状况,其中有机器、金属、木材、皮革、纸张、轮胎、燃料、服装、化学制品和农产品等。此外,还另为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和单项产品编制批发物价指数。我国尚未正式公开发布批发物价指数资料。
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的统计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机电产品14个大类,国家规定304种必报商品,需要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从1994年起,国家、各省、市、自治区和县编制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再包括农业生产资料。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WPI、RPI和CPI一起,是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三种物价指数。
在美国,RPI这个数据由美国商务部在每月的全国性商业调查中进行抽样调查。用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均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家具、电器、超市上销售的商品和药品等,不包括服务业的消费。如果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消费就会增加。供过于求,导致物价上升,这个指数就会上升,会为今后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该国的政府就会收紧货币政策。于是利率趋于上升,给这个国家的货币带来利好的支持。我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主要有:零售商品牌价指数、零售商品议价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和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零售物价指数主要用来观察研究零售物价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平衡市场供求、加强市场管理、控制货币发行量提供参考。
在我国,零售物价的调整升降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费用节约或多支,直接关系国家财政的收支,直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商品供需平衡,还影响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虽然我国没有正式公开发布的WPI数字,但是我国农业部会定期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变动情况,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定的参考。通常来说,如果这个指数变动幅度较大,对商品流通相关方面影响会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其统计口径过窄,很多国家都没有将其作为通货膨胀的必须观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