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小小眼药铺的大作为

2019-12-1621:22:43马应龙:小小眼药铺的大作为已关闭评论

“八宝秘方”问世,浩浩荡荡闯京城

“身穿瑞蚨祥,脚踹内联升;头顶马聚源,眼看马应龙。”这是清乾隆年间北京流传的一句民谣。 提起中药品牌马应龙,消费者耳熟能详。

它创始于公元1582年,如今是经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痔疮外用中药生产企业。

历经四百余年久盛不衰,靠一剂神秘的“八宝秘方”起家的马应龙历经岁月沧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出了一段“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不老传奇故事。

马应龙最早是卖眼药粉起家的,现在很少有人知道。 探讨马应龙,首先得说马应龙悠久的历史。

马应龙眼药创自明朝万历十年(1582),创始人叫马金堂。 他生于河北省定州(今定县)的一个回族知识分子家庭,家境殷实,家中存有大量的医学典籍及木刻原版资料,使他从小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青年时代,他已经对医学内外科有一定研究,但最擅长的还是眼科。

马金堂的自尊心特别强,他不想依靠父母做“啃老族”,于是就办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型眼药铺,自己任眼科医师,赚取一些生活费。

马金堂苦苦研究了文献中记载的眼科方剂,最终采用名贵的中药材牛黄、麝香、梅片、琥珀、珍珠等八味中药大胆创新尝试,反复实验,自制出一种“眼药粉”,美其名曰“八宝眼药”。

“八宝眼药”治疗眼病的效果非常好,再加上适应症广、疗效好、价格低,名声不胫而走。 马金堂是个热心肠,心地善良,他给穷人看病从不收取一分钱,而且还将眼药全部免费赠送这些病人。这样一来,“八宝眼药”立马火了起来,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到了清乾隆年间,马金堂的后人马应龙继承了祖业。 他觉得原有的店铺太小了,到了自己的手上,怎么着也得做点成绩出来,不能辜负祖宗的殷切希望。 他思谋着选个新地址,扩大店面,把生意慢慢做起来。物色一番后,他在定州北街开了一家店铺,以生产和卖眼药为主。

马应龙打算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更名。 八宝眼药因为出在定州,被称为“定州眼药”,而且这个名字传播得更广,更深人人心,但“定州眼药”太普通了,每家定州的眼药商都可以叫,如果加上自己的名字,那不就只有一家了吗?这既便于人们记忆,还能与别的药店区分,应该可行。

于是,马应龙就把“定州眼药”更名为“马应龙定州眼药”。眼药生意做得越来越火,老百姓也都知道了“马应龙”,这个名字也由此流传开来。

清朝中后期,随着南北经济联系日渐紧密,定州因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一时这里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 “八宝秘方”的工艺独特疗效绝佳,找不出第二家来,这使得马应龙八宝眼药供不应求,根本无法满足定州之外其他地方的需求。 这可怎么办?

面对广阔的市场,马应龙的后人马万兴胸中另有主张,事业要发展,必须得寻找新的出路。雄心勃勃的马万兴不愿把家族商业局限在定州一地,他想打破地域之间的藩篱和局限,去赢得更大的市场。

离定州最近的便是北京,马万兴便把目光首先瞄准了北京,决定由近及远,全国城市逐个突破。道光年间,马万兴备足了铜钱和干粮,带着自已的“杀手锏”眼药,怀揣着新的希翼,携妻儿老小,帮工举家朝北,沿着古老的驿道向北京进发。

到北京后,马万兴开始着手准备。一番考察之后,他决定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真武庙旁租一座宅子。简单地修葺门面,装潢店柜后,“马应龙定州眼药”随即开业了.

万事开头难。 对于突然闯入北京的一种外来的新药, “马应龙定州眼药”想在短期内打开市场的局面还是非常艰难的。 药铺开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眼药并不畅销。 看来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患者的认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北上之时,马万兴的家里还是很富裕的,想着只要有生意,钱不是问题。 可过了好几个月,生意仍不见好转,马家带来的粮食和银子所剩无几,眼看全家人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 经济的拮据,让家里人打了退堂鼓,纷纷劝他别做了。

可马万兴不甘心啊,自己立过的豪言壮志难道就这样放弃,就此退出北京市场吗?经过慎重思考,马万兴依然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他决心坚持下来。 对于短缺的资金,他嘱托家人返回定州老家筹措。

那时的交通不便,北京至定州没有铁路,往返需要一个多月。漫长的一个月啊,马万兴度日如年。 在家人离去后的第二十七天,马万兴的钱全部花光,一分不剩。

马万兴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最后不得不拉下面子,找一位卖红薯的邻居阎某借钱。 阎某是个做小本生意的,本来就没多少钱,看马万兴都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怎敢把钱借他。 于是只给了他五个铜子。有了这区区五个铜子的救命钱,马万兴度过了艰难的数日。

不久,家人在定州老家向亲朋筹措了一些钱,并带着钱款如期返回。马万兴马上还了阎某的钱。

说来也怪,又过了几个月,无人问津的药店经营状况状况开始好转,生意竟不断地红火起来,一直笼罩在马万兴和全家人头上的沉郁空气为之一扫。

马万兴有些不解,仔细究其原因发现,原来药物与其他商品一样,只要大家使用后效果好,就会口口相传推荐给别人,这种影响便会迅速传播开。 马应龙眼药对眼疾的绝好疗效,终于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马应龙眼药店日渐积累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地位,几年后,马万兴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也越聚越多。

最辉煌的时候,马万兴在京购置宅地房产共计三十多处,并开设分店.其中,最初设工的西河沿的眼药生音微得最好。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