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商帮:东山商帮

2019-12-1620:19:50洞庭商帮:东山商帮已关闭评论

与西山商帮一同崛起的是同源的东山商帮。

东山本是太湖中的岛屿,到了清朝末年才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东山面向着太湖,船只可以通向各个村落,交通便捷。 在古代,那里的商贸活动并不靠陆路运输,而是靠更为方便快捷的水运。

在东山与大陆连通之前,渡村是乘船上东山的渡口。 后来,人们为了使东山更加便于与陆地沟通,就填平了这个渡口,从此,东山就和陆地连成了一片。 之后,东山的商业经济就开始迅速地发展起来。

东山有着悠久的经商历史。 东山商人经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清朝王维德的《林屋民风·货殖》记载,宋朝的东山商人夏元富在16岁的时候就受当地社会风'(的影响外出做生意。到了38岁,他已经有很多的财富了。他在家乡建造深宅大院,并购买了舟舫。这些舟舫既是他在太湖上的娱乐工具,又是经商的必备商船。 有了庞大的运输船队之后,夏元富的生意就更加红火了。

至元代,洞庭东山已经出现巨富大商人,如陆子敬、王彦祥,王帷贞等。王帷贞自小就开始在商界闯荡,对经商十分在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在成年之后发展了极为庞大的商业势力,远近的商业客商都争相到他那里去学习经商经验,拜他为老师。当时,社会上只要提到谁是最善于理财的人,人们就会异口同声地首推王帷贞。众人将他的致富之道归结为:“有所藉而致富,非善理财者也;无藉而财自阜,斯谓之善理财。故王氏世以居积,至产不訾中乃稍微,至帷贞复振其业,亦见其述之有征也。”

东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花果之乡”。 朱献淮的《洞庭东山物产考序》记载那里“鱼虾之利,桔柚李梅果实之珍,莲芡之富,甲于三吴为商贾所辐辏,鲈街肩负,络绎不绝”;山里“遍种果实,既繁且美。 兴贩南北,远近售。 所谓千头木奴,可封郡之富也”。 从这篇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东山商人是从贩卖本地特产的鱼虾、橘子等物品而发展起来的。在经营这些土特产品获得了一定的商业资本之后,力求上进的东山商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他们把眼光放在了更为宽广的市场,并开始经营起其他商品来。 布匹、丝绸衣料的物品贩卖较之于那些土特产品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于是,后来的东山商人就把经商贸易的重点放在了经营这些物品上。 在经营这些利润丰富的商品时,东山商人又由最初的辗转贩运发展到后来的坐贾或转手倒卖等较为高级的商业形式。

明清时期,东山人口的急剧膨胀是他们选择外出经商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那里人多地少,大户不能因为占据良田千顷而积聚钱财,小户人家又因为土地产出有限而难以维持温饱。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形形色色的东山人开始出门“淘宝”。 郑若曾的《江南经略》中记载:“莫厘山在太湖中,居民稠密,皆商资,重利轻生。”莫厘山是洞庭东山的最高峰,代表了整个东山。 这段史料说明了由于居民稠密的原因,当地人大多经商。东山商人与西山商人在活动地域上有着明显的界限。

他们一般不会插足长江沿岸的商贸活动,而把贸易的重点放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其中又以山东的临清最为重要。 山东商帮尽管因为地域的优势在临清的商业活动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但是东山商人却能够不远千里,在那里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商业领地。 临清的兴盛除了山东商人的作用之外,东山商人频繁的商贸经营活动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在那里积聚了大量的东山商人,他们甚至成为山东商帮发家致富的基础。 正是由于东山商人的出现,才使重土安命的山东商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坐地开设客栈、饭店等行业,赚取财富。可以说洞庭东山商帮的兴衰紧紧牵动着临清的兴衰,临清的繁盛也是东山商帮兴盛的重要原因。

在那时东山布商与徽州布商、山陕布商几乎垄断了明清时期北方地区布匹的销售市场。据一些历史资料表明,繁盛时期的东山商帮甚至在布匹的贸易上要超过晋商与徽商,清朝初年归昌世记述“经商大者,以西北之巨镪易东南之绢布,洞庭两山之人为多”,而洞庭两山之人又绝大部分都是东山商人。由此可见洞庭东山商帮的势力是多么的强大。 临清的东山商人在贩卖布匹的同时还经营蓝靛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布匹、丝绸的附属行业,是为它们染色而开办的。 临清到清朝中后期开始落后,东山商人也就走向了下坡路。

除了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商品贸易活动之外,东山商人还大力开展海外贸易活动。明朝的《五湖漫闻》中记载:“东山傅永纪,正德初商游广东···三日夜流至孤岛。岛惟叠石··所服之衣,啮吞殆尽。 度不能存,呼天泣曰:“居于山饥必至死,附于木或可得生。'乃复附木出没波涛,七日至海滨,见一渔翁张网独立,乃拜,书询为某处。渔翁书示曰:'佛郎机国。'永纪又书曰:“我夏人也,覆舟随波至此,赖君可以生乎?'渔翁遂允,为馆谷。久之,意气弥笃,以女妻之。 永纪善为纸竹扇,一扇金钱一文,不二年至于巨富。 佛郎机国王召见,授以爵。

正德未年,佛郎机太子以永纪为通事,进刀剑于华夏。(明)武宗礼遇优渥,永纪遂勿复去。”这段材料讲述了东山商人傅永纪的一段海外商贸传奇,充满了神话色彩。 傅永纪是东山的一位商人,在明朝的正德年间到海外去做生意。由于遇到了风浪等原因,他的船受到了损毁,经过三天三夜的漂流,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这个岛上寸草不生只有一些石头,傅永纪为了生存把自己的衣服都吃完了,可是还是没能遇到过往的商船。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他不禁望天长叹说现在若是继续在这个荒岛上等待就只有饿死了,或许浮在术头上还可以漂回陆地去。 于是,他不顾巨大的风浪,在几根木头的帮助下出海,经过了七天七夜的漂流,已经接近于昏迷状态的傅永纪终于到达了一个海滨。 他醒来之后,看见一个渔翁正拿着渔网准备出海打鱼。 他赶忙奔上前去,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那位老渔翁告诉他,这里是佛郎机国,也就是现在的葡萄牙。

傅永纪告诉老渔翁自己是东方的中国人,随海洋漂流到这里,无以为生,能不能和他一起打鱼来维持生计。 渔翁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后来的日子里,永纪充分地显示了他的经商才能,他利用自己会做纸扇子的手艺迅速地经营起了商贸活动,每一把扇子都能赚得金钱一文。 那位老渔翁见他很有才能,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永纪的生意越做越大,受到了佛郎机国国王的重视。 国王为了表彰他,授他以爵位。 正德末年,佛郎机国的王子在永纪的引荐下来到了中国向中国进献了刀剑。 明武宗对永纪以礼相待,赏赐了很多财物,于是,他就一直在中国待了下去,不再回佛郎机国了。后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永纪由于私通外商而被逮捕入狱并死在了里面。

东山商人还十分懂得现在所说的商品心理学。 他们在经商过程中十分注重商品质量,讲究信誉。 清朝时期,有个东山商人叫做金汝鼐,本来是席家的一名账房。 因为他办事公正廉洁,得到信任重用,以至“诸客悉听其指使”。 商人们总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在商品供应量少时大力抬高物价,而金汝鼐并不这样做。 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他仍然坚持平价出售,薄利多销,加快资金周转。还有些商人为了获得巨额利润经常出现以次充好的事情,而金汝鼐则“独求其贵良者”。 因为这些原因,人们都愿意到他经营的店铺里买东西。

在东山商人中,还可以找到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家出现的痕迹。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港口贸易城市。 洞庭东山商人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开始掘金上海滩。 其中的金氏、席氏、叶氏、沈氏家族在上海著名的贸易活动中心十里洋场迅速发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当地的富商。1922年,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金锡建造了雕花大楼。1933年,席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席启荪建成了启园。这些著名建筑的建立充分显示了东山商人已经开始步入了近代商业资本家的行列。 即便到现在,他们所建的花楼和启园依然是上海著名的名胜古迹。

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南京、长沙、徐州等许多大中城市都有洞庭东山商人开办的会馆、创办的同乡会。旧上海滩的工商界、金融界有许多洞庭东山人。 例如,上海中国银行总经理席德懋、汇丰银行买办席锡藩、生产小囡牌和双洋牌绒线的“绒线大王”沈莱舟等。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