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介绍
嘉汉林业由香港人陈德源于1994年创立,主要业务包括营林造林、 管理林区、销售原木以及加工和销售下游木材产品。
嘉汉林业最初的起点只是陈德源在广东河源承包的一片荒山,但曾创办融资顾问公司,熟稔资本运作的陈德源很快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让其走上了快车道。
嘉汉林业于1994年在加拿大二板市场买壳上市,随即于1995年转板至多伦多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 1994一2010年,嘉汉林业的业务规模实现了近百倍的增长,截至2010年底,嘉汉林业在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和广东等9个省份拥有近80万公顷的林区,总资产超过.57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19亿美元,EBITDA超过13亿美元,净利润接近4亿美元。
嘉汉林业最初于2004年7月获得Ba2/BB-(穆迪/标普)的评级。 两家评级机构指出,嘉汉林业的信用优势包括在中国林业产业的先发优势、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带来有利行业趋势、 管理层出色的业绩记录、战略性的林场布局以及与当地政府的良好关系;而信用风险则包括林业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新林场收购的执行风险以及中国林业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
2007年3月,嘉汉林业宣布发行新股融资2亿美元,其中85%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认购,用于在云南省购买20万公顷林地。
此消息一公布,标普便将嘉汉林业的评级提升一级至BB,原因是预计嘉汉林业将得益于淡马锡在亚洲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经验,以及云南项目未来持续的现金流。
2008年12月,嘉汉林业也获得来自惠誉的 BB评级。 2009年12月,在嘉汉林业发行2016年到期可转债及新股之前,惠誉宣布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成功的收购记录以及新股和可转债发行带来的流动性改善等因素,将企业评级提升为 BB+。
至此,嘉汉林业的企业评级达到了 Ba2/BB/BB+。
顺利发债
2004年8月,嘉汉林业首次发行3亿美元7年期债券,收益率9.125%。
中国增长故事的美好蓝图、林业“天人合一”的绿色环保特征、 不断优化的财务指标以及在路演推介中管理层所展示出的国际化视野,都使得投资者对嘉汉林业的债券“趋之若鹜”。
2009年6月24日,嘉汉林业向现有2011年到期债券的持有人提出交换要约,将2011年到期债券转换为2014年到期的新债券。
新债券的票息率为10.25%,较原债券提高1.125个百分点。
同时,嘉汉林业也向所有2011年到期债券的持有人提出修改债券契约申请,申请免除关于负债水平及受限付款的债券契约。
最终,2.12亿美元面值2011年到期债券的持有人同意交换债券,占全部面值的70.8%,而剩余面值为8760万美元债券将继续流通,但契约修改为与新的2014年到期债券相同。
随后于2010年2月,曼图林业违约债券转换为嘉汉林业2014年到期债券,将这笔债券的总规模增加至4亿美元。
2010年10月,嘉汉林业再次发行7年期美元债券,发行规模在投资者踊跃认购下由最初计划的5亿美元增加至6亿美元,收益率6.25%,较此前的两次发行有大幅改善。
除了发债,嘉汉林业还在2007一2009年期间先后4次发行新股,总计融资10.8亿美元,并发行两笔可转债融资共7亿美元。
嘉汉林业能在金融危机的高峰中不断获得股权融资,也充分证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其股票故事的认同。至此,自2004年以来嘉汉林业从国际资本市场已经融资近30亿美元。
在此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谈及2010年10月的成功发债,陈德源动情地表示:
“在过去15年中,投资者对于嘉汉林业在中国9个重要省份的战略性布局、无与伦比的区域性营林造林经验以及我们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都给予了很高的认可和赞赏。
木材产品在中国的需求依然强劲,中国的经济仍将快速发展,中国政府计划于2012年前将社会保障住房的数量提高一倍,并且鼓励推动三线城市和内陆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因此我们相信嘉汉林业有合适的策略及资源为股东和债权人提供回报,并帮助中国增加木材产品的独立供给。
陈德源一席充满信心的描述,不禁使人们对嘉汉林业的未来有了更高的期待。 而嘉汉林业的2010年业绩更是大大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销售额超过19亿美元,净利润近4亿美元,分别较一年前大幅增长55%和38%;总资产达到57亿美元,账上现金超过12亿美元,进入2011年后市值更是突破了60亿美元,一个“绿色帝国”俨然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