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商帮:无徽不成镇

2019-12-1619:35:34徽州商帮:无徽不成镇已关闭评论

在经营商业活动和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徽商在所到的贸易地开设了很多商号或分号,这就需要在当地建设一些专门的商业店铺。因此,徽商在经营自己的商业贸易的时候,也带动了那里的城镇建设和发展。我国历史上对徽商的高度评价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无徽不成镇”说明了徽商活动范围的广大。 明清两朝的都城南京、北京及各省的首府都是徽商活跃之地,甚至在一些穷乡僻壤、深山老林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徽商活动的痕迹。

长江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徽商最为重要的商路。 许多徽州商人往来于大江之上,奔走于川楚吴越之间,从事商品贩运活动。 沿江一带的大小城镇,大都是徽商称雄的地方。 地处吴头楚尾的芜湖一向是徽商从事江上贸易的理想基地。 在沿江一带的城镇中,徽商势力都很大。湖北的黄陂县则“城内半徽民”;黄梅县则“开张百货,通盐利,又皆三吴徽歙之人”。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也是徽商的重要商路。 他们沿运河到北方做生意。运河与淮河的交汇之地淮安更是徽商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那里“布帛盐鹾诸利薮,则晋徽侨寓者负之而趋矣”。扼守运河咽喉的临清,更是遍地徽商。

赣江溯流而上是徽商南人广东的一条商路。 他们把内地生产的货物运到广州等地,进而转销到海外其他国家。 同时,他们又把外国商人运来的货物转运到内地各个城市。江西的古城饶州,是徽商南下的必经之路。为了更方便运输货物,他们在那里买地建房,专门用来给徽州商人停船或休息。1556年,明朝政府还把在广州等地的徽州商人组织起来,建立“客纲客纪”,用来更加有效地管理对外贸易,由此可见,那时徽商在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已经十分活跃了。

徽商在全国的贸易活动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到来促进了那里经济的发展。 如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徽商在那里贸易棉布是一项重要的商业活动。 松江府城的许多布号都是徽商开设的,上海城也有许多这样的布号,如祥泰、恒乾仁、余源茂等。这些字号的规模很大,在城乡各地广收棉布,直销全国各地。 由此可见,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丁上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上海造船业的发达也与徽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造船所需要的大量质地坚硬的木材有四分之一都是徽州商人经营贸易的。 尤其是那些良材巨木,几乎全部由徽商供应。他们对上海的工商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徽商的活动对当地城镇的形成及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偏僻的不毛之地,经过徽商的打理,马上就会焕发出生机勃勃的光彩来,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市镇。 现在闻名全国的繁华之地,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就是经过徽商才发展起来的。明朝初年,汉口还只是一个不毛之地,只有芦苇与水草在那里常年生长,随着江水的涨落经常出现“水涨一片汪洋,水落芦荻遍野”的景象。 但是,徽商后来到了这里,并逐渐开展起贸易活动来。徽商在汉口的发展,带来的是商业市镇的形成与不断扩大。 嘉靖时,那里已经有了1000多户居民了。明朝末年,汉口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很大的市镇。 到了清朝,汉口跃居为长江中上游的一座商业重镇。 汉口是楚之重地,徽商在这里进行“吴楚贸易”,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很大。在康熙年间,汉口就有“新安会馆”、“专祀徽国文公,栋宇宏敞”等徽商会馆。 清雍正年间,大徽商许登瀛带头捐款,筹得了很多银钱用来在这里开辟新安码头。 新安码头建成后,徽商的商业活动更加频繁,汉口也更加繁荣了。

明朝时,富商汪琼曾捐资治理苏州阊门外的河道,以便交通。 乾隆时,苏州有一座穿越运河的渡僧桥遭遇了火灾而毁坏,马上就有八家布商捐款修桥,其中有六位是徽州人。 对一些小商业城市的影响,徽商的作用更为突出。他们在那里开店设铺,拓街建房,造亭楼、建园林、置会馆、辟码头等,直接推动市镇建设的发展,使之更具规模,更具都市化,更为繁华。 名扬天下的扬州园林就是由徽商所建。据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载,淮安河下的园亭有1/3是徽商程氏建造的。

徽商还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治《两淮盐法志·人物》记载,在两淮地区,大部分官吏都是徽州人,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徽商子弟或后裔。 他们还在各地捐资兴办书院、书楼,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徽商甚至能影响到一些商业市镇形成千百年的习俗。乾隆时期,阮葵生著述的《茶余客话》记载:“吾淮缙绅之家,皆守礼法,无背情逆理之举。 后因山右、新安贾人担策至淮,占籍牟利,未与士大夫之列,往往行其乡俗。”从这可以看出,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乡俗的当地人都会被徽商所同化。

一个经济繁荣的商业市镇,很有可能因为徽商的衰落而衰落下去。在我国,这样的例子不少。 明朝万历年间的《嘉定县志》就记载着这样一个案例。 那时曾经有个十分繁荣的商业重地叫南翔镇,因为徽商众多,所以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贸易活动十分繁盛。 在远近的各镇中是最为兴盛的一个。 然而,这里的徽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遭到了当地的地痞无赖的敲诈勒索。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陆陆续续地撤出了那里。 从此,南翔镇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江苏的盛泽镇在清朝初年曾经是一个以纺织业闻名的地方,因为徽商云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却非常繁华。但是,到了清朝中期,徽商就开始慢慢地减少,纺织业也随之衰落了下来。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