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际,面向群众,面向生活:徐锡安访谈录

2019-12-2513:34:40面向实际,面向群众,面向生活:徐锡安访谈录已关闭评论

从工业领域到教育界再到政府、通讯社,角色变化之多,行业跨度之大,令人敬佩不已。当被问起他是如何处理这些难题时,他谦虚一笑:“无他,不过是将勤补拙,多多学习,将外行变成内行,方能聊以胜任,不辱使命。”

【徐锡安简介】

徐锡安,男,1945年1月生于浙江杭州。1962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学习,1967年年底毕业。1983年任铁道部眉山车辆厂厂长、党委书记,1986年升任铁道部工业总局副局长、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副经理。1988年任北方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9年任党委书记。1995年任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1997年任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2001年11月—2005年6月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妇女发展基金理事会理事、北方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第10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忆往昔峥嵘岁月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人人读毛选,个个学雷锋”的时代。徐锡安学长在这个充满革命热情的年代,与工农群众一起参加了围湖造田运动和江汉油田大会战。虽然时隔40余年,当年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当时我们过去以后,真是什么都没有,除了平地就是山沟,我们就在河边用席子搭起窝棚驻扎,喝的是河沟的水,就地埋锅做饭。”从学长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当年条件的艰苦,更能感受到学长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考验了他的意志,更使他了解到中国最底层群众的真实生活,并最终成为他终生平易近人、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的源泉。

在所有工作单位中,学长在眉山车辆厂工作的时间最长,他对这段经历的感悟也是最深的。1983年,38岁的徐锡安学长被提拔为厂长,连升四级。在此之前的11年,他从普通职工做起,先后任工地代表、基建科长、设备科长、部门主任,整个厂区的很多项目都是他亲自参与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为他开展全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率领班子,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改革,一面抓生产,一面抓思想政治工作。在徐锡安学长的带领下,眉山车辆厂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并获得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学长也因此深受铁道部领导重视,并于1986年被提升为铁道部工业总局副局长、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

当被问到事业走向成功有何经验时,学长笑着说:“我的经历毫无经验可谈,我八次工作调动全都是服从组织分配,无投档之痛苦,无竞争之烦恼。我觉得我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然后干好一行。”从学长真诚的话语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老一辈清华人身上那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和“行胜于言”的作风。徐锡安学长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做着各种各样的贡献,真正做到了“我与祖国共命运”,“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正是对清华精神最好的诠释。

●艺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在校时,徐锡安学长所在的班级是个多门课“因材施教”的提高班,同时他又担任学生会干部,学业和社会工作负担都不轻,每周还要完成体育锻炼达标的要求。即使这样,他也会全力完成乐队排练的曲目要求,演出从未出错。当时,乐队除了迎新、节庆及每年几场演出外,最多的任务就是为一些群众性活动伴奏或临场演出,乐曲储备中相当数量就是一些进行曲、舞曲、群众歌曲。学校里举行运动会、开幕式或各种大型活动,需要军乐队助阵添彩时,只要简单贴个通知,或通过校广播台广播一下,队员们都能自觉地到指定地点换装集合。运动会入场式时,队员们列队伫立在操场上,为一支支代表队依次入场反复地演奏《运动员进行曲》,即使吹到唇焦口燥也依然坚持到底。值得一提的是,为国庆节演练清华大学民兵师方队时,几次合练都需要军乐队伴奏《分列式进行曲》,这着实是个苦活:拿着乐器端站在太阳下,又晒又累,循环吹奏一遍又一遍,既简单又单调,无任何乐趣可言。“可是看到许多同学抬着重机枪,扛着爆破筒,满身汗水而毫无怨言时,只好暗暗鼓励自己咬牙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学长谈道,虽然学生时代耗费了很多时间,但在军乐队时期对于培养青年学生那种锲而不舍、顽强刻苦的精神是很有好处的。

国庆组队参加群众游行、晚上参加天安门广场的狂欢活动或“五一”节在颐和园定点组织游园活动,这都是军乐队每年例行的公事,也是乐队在群众中亮相,为大家服务的好机会。尤其是国庆节之夜,队员们白天把乐器、谱架、椅子等各种装备运到广场,傍晚摆台,拉好场子,竖起校旗,开始练习并演奏各种乐曲,常常引来许多人的围观,演奏到精彩之处时就会赢得阵阵掌声。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年代,乐队演奏的曲目有《我们走在大路上》《学习雷锋好榜样》《人民军队忠于党》《解放南方》。豪迈的乐曲,欢笑的人群,喜悦的歌舞,缤纷的礼花,成为那个时代军乐队员们永恒的回忆。多年以后,徐学长回忆起来,还是深有感触地说:“这里只有真诚,毫无功利。军乐队培养了队员们像军乐一样的品格:整齐有序、节奏分明、慷慨激昂、坚强有力、团结互助、协同奋进;也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了个人与集体、艺术与大众的关联。”

回忆起大学时代的文工团,徐锡安学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当今社会文化艺术方面的问题:“艺术、文艺一定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当今社会在功利意识的影响下,艺术都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这样的话,艺术已经失去了其高雅的性质。艺术,尤其是音乐,是超脱于泛物质化的高尚的东西,应当弘扬一种文明,而不能被当作手段,更不能以金钱为目的!”对于当代大学的艺术教育,学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大学艺术教育应当注重陶冶情操,在培养人才、锻炼品格、传播文明上下工夫。不能拿艺术做工具,尤其要摒弃‘艺术是进入大学的敲门砖’的思想。”

20世纪80年代,徐锡安学长在担任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思想品格和文艺修养,亲自组织建立起一支军乐团,至今,该乐团已成为首都高校最有影响力的军乐团之一。

●当代青年的成才之路

在谈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徐锡安学长说道:“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我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大的方面来看,国家的体制、形势发生了变化。过去在高度统一的体制下,在集中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能够谈理想,讲追求;现在也谈理想,但是内容上差别太大了。”学长认为,当前人与人的关系逐渐被一种竞争关系所取代,人们的价值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化、利益化的思潮在社会上盛行。与美国相比,美国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但其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健全的法制能够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而我们国家处在一种过渡阶段,一方面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文明体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这个时候青年人要想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客观上会有很多困惑,这都是正常现象。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引导口号是“面向工厂,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基层”。整个国家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统一分配。徐锡安学长认为,当前引导大学生就业应当从当初的四个面向转为三个面向,即“面向实际、面向群众、面向生活”。我们的政策引导,不能只停留在空洞、高深的理论方面,不能够要求每个人都按照“又红又专”的统一模式发展,而应该更加实际,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当前舆论宣传的价值观还是比较单一化,人们普遍的观念还是“学而优则仕”,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不合理的竞争,那些在竞争中被淘汰下来的人就有可能成为社会的问题人群。社会应该是多样化的,社会多样化就是人才多样化。社会应该为不同人提供不同的成才途径,这才是社会建设者们应当努力的方向。

所谓面向实际,就是要承认“时势造英雄”。毕竟人的发展会受制于环境,因而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其次在求职时要放低姿态,放平心态,虽然当前就业是双向选择,但更多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用人单位的手里;面向生活,就是要着眼于眼前目标,从现在做起。生活上不要怕艰苦,要勇于到基层去磨炼自己。

徐锡安学长希望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关系:社会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长远目标与眼前目标的关系;专长与通才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