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面价值也称面值,是在有价证券票面上标明的金额数值。对不同的有价证券来说,票面价值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如股票的票面价值在初次发行的时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果以面值作为发行价,则称为平价发行,此时公司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等于股本总和,也等于面值总和。发行价高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募集的资金中等于面值总和的部分记入资本账户,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债券的票面价值为债券到期之后向债券持有人支付的最终金额。一般来说,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面值,也就是贴现发行,债券发行人在到期日那天按照面值对投资者进行偿还。
内在价值就是一种有价证券未来收益的现值,它是对有价证券进行价值评估的核心。具有相同票面价值的有价证券,其内在价值并不一定相同。决定内在价值高低的因素是一个有价证券未来可能形成的现金流。另外,内在价值也不等于实物资产的账面值。对于债券,其本身并没有对应的实物资产。股票,有其对应的实物资产,但具有同样估值金额的实物资产绝不等于对应的股票有同等的内在价值。如实物资产估值同等的两个公司,一个极具发展前景,另一个呈现衰退的迹象,人们是不会认为他们的股票具有同等的内在价值的。
市场价格也称市值,它的形成是以其内在价值为准的。有价证券的市值随行就市,变化无常,但无论怎样变化,均会围绕其内在价值形成有规律的变化区间。如果某张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那么投资者就可以立即买进,在价格回归到内在价值时抛出,获取价差收入;如果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内在价值,则应立即抛出,实现利润。我们平常接触到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买卖价格都是它们的市场价格。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几个概念。比如,一个贴现发行的一年期零息债券,它的面值为1 000元,在市场利率为5%的情况下,经过利率贴现,它的内在价值为950元,而如果因为某种因素导致大家都来抢购债券,则会使债券实际的成交价格达到980元,也就是市场价格为980元,此时市值与其内在价值发生了偏离。
【小贴士】
票面价值、内在价值、市场价格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票面价值是标明在有价证券票面上的金额数量,内在价值是有价证券未来收益的现值,而市场价格是围绕有价证券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