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之王怡和:黯然撤离

2019-12-2113:06:50洋行之王怡和:黯然撤离已关闭评论

撒切尔夫人摔跤: 历史进入过渡期

细节透露成败。 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不小心摔的一跤, 便是这样一个透露谈判内情的历史细节。

1982年9月24日,有“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这是“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也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公开进行正面较量的开始。到1997年6月30日,按照条约,英国人租借新界到期, 到期后香港怎么办?

撒切尔夫人是继丘吉尔之后英国政坛的铁腕人物,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以强硬著称。 刚刚打胜领土主权争夺战-一马岛战争的撒切尔夫人, 从阿根廷手中夺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0乘着胜利的翅膀,撒切尔夫人飞到了北京。 然而, 她没有想到, 香港并非马岛, 中国也不是阿根廷。

会见开始,撒切尔夫人要求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的管辖:“要保持香港的繁荣, 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 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对此, 邓小平针锋相对: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 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不迟于一两年时间, 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香港继续保持繁荣, 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管辖之下, 实行适合香港的政策。

邓小平说:“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 怎么办? 那时, 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会见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走出人民大会堂东大门,下台阶时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充满寓意的一幕,被认为是会谈结果的细微体现。

这场邓小平称之为“定调子” 的会谈,是中英双方在香港问题上至为关键的一次会谈和较量。当年参与香港回归谈判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说,所定调子是:第一,中国决心按照“一国两制”的设想,于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主权问题不容谈判;第二,希望中英合作实现平稳过渡; 第三,如谈不成,中方将单独采取行动;第四,如出现动乱,就将采取非和平方式提前收回香港。

“这一下才打下了撒切尔夫人的气焰,她走下人民大会堂东大门台阶时摔了一跤。 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对她客气,留点面子,新闻片里没有这个镜头。 我在香港看片子,片子里老出现这个镜头。”周南在日后出版的口述回忆录里这样说道。0

从此以后,中英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艰苦谈判,22个回合的较量艰难曲折,波澜起伏。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这一天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英联合声明》 签署后,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的过渡时期。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