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约翰在统一汇丰品牌的同时, 没有停下全球扩张的脚步。 要想称雄世界,就须逐鹿美国。庞约翰的目光投向了北美大陆。
庞约翰虽然出生在苏格兰, 但他对美国并不陌生。 还在18岁那年, 庞约翰就离开故乡、 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之后又从加利福尼亚前往香港, 来到还是英国殖民地的这个东方之珠寻找机会。1961年,20岁的庞约翰加入汇丰的行列.此后, 庞约翰曾被汇丰派到泰国、 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多个亚洲国家工作。
在加入汇丰30年后, 庞约翰再次来到美国, 这次他是前来拯救正陷入困境的海丰银行的不良局面。汇丰银行于1987年收购美国海丰银行后,接连几年海丰受呆坏账困扰而陷入亏损状态。1991年,庞约翰临危受命,收拾起行囊前往美国。结果庞约翰快刀斩乱麻,大力压缩成本,使海丰银行在1992年上半年即获得4300万英镑的利润。在美国4年,庞约翰让海丰银行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就在庞约翰出任汇丰主席将近一周年之际,即1999年5月,庞约翰宣布了一项令美国金融界震动的消息:汇丰以103亿美元的巨额款项,收购纽约市第三大接受存款银行和主要私人银行-利宝集团 (RNYC) 及著名私人银行-施弗拉控股公司 (SRH)。
前者的主要附属公司是利宝银行, 后者则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 旗下银行分布在瑞士、 法国、卢森堡、 摩洛哥等地。 收购融资以多种方法筹集:1/3通过配售汇丰普通股计划, 筹集约30亿美元净现金;1/3通过发行特别用途优先股计划及发行第二级债项支付;1/3利用汇丰现有资源以现金支付。
在当年第四季度最后完成的这笔交易,是当时汇丰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收购,也是外资收购美国金融机构的最大宗交易。庞约翰表示,汇丰的策略是通过选择性的收购, 以补足集团本身的业务增长。 此次收购可使汇丰和利宝互相补足私人银行业务,使汇丰在美国市场内增加200万名客户,从而大大巩固了汇丰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事后我们看到,汇丰除了在地域版图上大肆扩张之外,在业务版图上也在大力拓展。以私人银行业务为例:汇丰在1999年收购利宝集团和施弗拉控股之前一年, 将1992年成为汇丰集团成员的以苏黎世为基地的私人银行GuyerzellerBanker股权增至96%;2002年, 汇丰收购了安达信属下的私人税收顾问业务(Arthur Andersen tax advisory business); 20年, 它又以 13 亿美元收购了百慕大银行. 之后, 庞约翰将收购的私人银行业务与汇丰本身在香港、 欧洲的私人银行业务整合, 使汇丰集团的私人银行面貌一新, 成为汇丰四大业务板块中耀眼的一个.
庞约翰漂亮地做成了他任内的第一宗巨额收购.以当时的价格估算,美国利宝集团资产总值约为汇丰总资产的一成. 完成收购后, 汇丰在美洲的资产可提升至集团总资产的24%,将亚洲区原占四成的收入比重降至三成左右。
同一年,汇丰在美国挂牌上市。 从此, 汇丰股票在香港,伦敦和纽约三地,几平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
出任汇丰集团主席一年多的庞约翰, 笑称这一年“颇佳”(fine year), 虽然头上的白发多了一些。
而更为他增添荣誉感的,是当年自己因为在银行界的杰出贡献, 在英国女王寿辰日被册封为爵士, 并多次成为 《银行家》, 《商业周刊》 等世界著名商业杂志的封面人物。2000年, 利宝银行的纽约州分行与美国汇丰银行的分行合并,并换上“HSBC” 新标志。 汇丰集团拥有了纽约州最大的银行业务网络,汇丰更为美国48个州的3000多家经纪行提供全国按揭贷款 服务。 汇丰品牌及六角形标志开始广泛进入当地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