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约翰的眼里, 中国充满机会。 因此,他不仅在短短的几年里为汇在丰在中国投下巨资,而且宜称汇丰已经在中国制订了一个长达25年的战略计划。
“也许不到25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放眼世界,在有记录的历史中, 中国90%的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同时, 我们看到, 从1978年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到现在,中国领导人展示了高超的驾驭经济的能力,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也极为成功。
“我们相信成功的经济必然催生 (breed) 成功的银行。 银行的表现与宏观经济密不可分。正如人们所看到, 花旗银行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 因为现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的银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腾飞而表现出色,后来则随着经济衰退而衰退。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中国必将诞生成功的银行。
“中国银行当务之急, 是要建立风险文化', 我们看到, 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95%的资产都存在风险, 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析体系、 独立的风险评估系统,以及多元化的贷款组合, 这些都是中国内地银行急需去做的。 中国的银行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银行会优先考虑就业, 拉动当地投资, 而相对忽视利润和资金投放的有效性。这个转型的过程目前还在继续, 银行在向国有企业贷款时,依然有不以盈利为优先考虑的现象。当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可能一蹴而就。"
2005年6月的一个下午,在汇丰银行总部大厦35层的办公室内,庞约翰在笔者及同事面前侃侃而谈。这个在亚洲生活了1/4 世纪的银行家, 称自己在全球有近1/4的同事是中国人, 他们给了他无限的智慧和力量, 也使他有更大的信心在中国进行投资。也许是有意“讨好” 像笔者这样的中国记者, 庞约翰处处强调中国文化对汇丰的影响。 就 汇丰为何会赢得全世界 “最节俭银行” 的称号时, 他说:“我们最早期的公司章程指出,汇丰是一家奉行苏格兰人理财原则的本地银行。这也许是汇丰以节俭持家见称的原因,但我认为汇丰的理财哲学,其实是源自中国人克勤克俭的美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变则通,不变则亡”等这些千百年来积攒了中国人智慧的格言, 经常被庞约翰记在心里并运用到对汇丰的管理中。
的确, 无论是接受中国记者 的采访, 还是在不同场合发表演讲, 庞约翰在谈到中国时,总是弥漫着一种乐观情绪。住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里,庞约翰想象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站在上海奔流的黄浦江边,庞约翰惊讶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庞约翰喜欢中国文化,同时也渴望汇丰在中国发挥更大影响力。其实,汇丰的领导人不应该忘记,汇丰起源与发展于香港及中国内地,不应该忘记一个成功企 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及一个行业的全球领导者所应有的胸怀,因此在赚取大量金钱的同时,也许应该对中国作出更多贡献, 把汇丰带向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