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是航运四子中最后一名入行者, 却是起点最高、 成就最大的那个。这或许与他的银行从业经历不无关系。
1956 年, 环球轮船成立第二年,包玉刚赢得汇丰银行会计部主任桑达士(Saunders)的信任,从汇丰银行获得一笔贷款, 订购6艘货轮,仅仅一年,包氏旗下船只便增加到7艘。
在此之前,汇丰一直坚持“不借贷给轮船公司” , 尚属无名之辈的包玉刚何以令汇丰为他破了戒条?
原来,包玉刚并不像董浩云、 赵从衍、 曹文 锦那样直接参与经营, 而是采取出租策略,将轮船出租给有需要的航运公司。 这样一来, 不必承担航运各种风险, 经营压力骤然下降。
到香港租船的主要是日本人。 二战时日本船只几乎损失殆尽, 造船工业也遭致沉重打击。到195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进出口贸易日益繁荣, 大量货物待运, 船只需求量猛 增, 但日本人拿不出去钱去订购新船,只得租赁。 与此同时, 香港航运业 “有船无货", 大批轮船闲置,刚好与日本 “有货无船” 的状况形成互补, 双方一拍即合, 建立租赁关系。
轮船租赁严重制约日本造船业发展, 各大船厂无米下锅。 为扶持本国造船业, 鼓励国外订单, 日本银行界向外国船商提供购船低息贷款, 利息甚至比给本国人的还要低。这样一来, 对于日本船商而言, 买船远远加不如租船划算, 因而加剧了租船力度。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香港公司到日本船厂订制新船, 然后就地转租给日本的贸易公司。 所以后来人 们常 说, 香港航运业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壮大, 并非毫无道理, 起码在早期是这种关系。
包玉刚入行时, 轮船租赁在香港已习以为常。 他拥有的第一艘轮船 “金安号" 就租给了日本人, 这一点并没什么特别,但他以比市价低得多的价格长期出租,这就不同寻常了。
当时香港的轮船租赁行业流行计时租赁, 是根据当时的需求情况制定租金标准,需求旺盛时租金高, 需求不足时租金低, 具有极 强的变动 性。 包玉刚没有选择这种模式, 而是采取长租策略,按照双方协定的固定租金出租一定年限, 这意味着自动放弃 旺季的高额利润。
正是这个在同 行眼中十分幼稚的举动, 让他赢得了桑 达士的认可, 最终帮助包玉刚敲开汇丰银行的大门。
个中原因并不难解。 “计时租赁”制度下, 人人都盯着 旺季的高额租金,宁可让轮船在淡季荒废掉。 而包玉刚认为: “租不出去的船, 与其说是资产,毋宁说是负债” 。 与其追求一时的高利润, 不如将轮船长租出去, 这样收入虽然不会很高, 但稳定可靠,平均利 润也不少。
而对放贷银行来说, 最关心的其实不是借贷者一时的经营 状况, 而是长久稳定的还贷能力。
汇丰银行从前之所以采取谨慎的态度, 不向轮船公司放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航运业受政治、 气候、 战争等不可控因素影 响较大, 致使稳定性不足。 现在, 包玉刚通过与承租者联合分散风险, 找到一种稳定的盈利模式。 不愿错失发展先机的汇丰银行决定助其一臂之力。
不过, 为了稳妥起见,汇丰方面要求包玉刚提供租赁方的银行信用担保。这难不倒他。
包玉刚坚信, 商业是一项双赢的博弈, 不仅要以信取人,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对方从合作中获利。 因此, 在租赁合约上, 他一再作出让步, 不但事无巨细地划分责权, 甚至承诺如果轮船出事,保险赔偿金 将全部归租赁方所有。
就这样, 包玉刚总能 如愿拿到租赁方的银行担保书, 以此从汇丰贷款, 再以贷款合约去日本造船厂签订造船合约, 用 “三张合约” 开启了航运帝国的大门。每一名创业者未必都能品尝到收获的喜悦, 但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开拓的艰辛。 包玉刚也不例外。
据曹文锦回 忆,那时候为了招揽日本航运生意, 包玉刚每天一大早就跑到启德机场守候日本客户。 一群香港船主围在出口, 看到日本人模样的人, 这些平日文明的同 行便顾不得斯文, 纷纷涌上去争抢客户。 曹文锦注意到, 包玉刚也在其间, 但他和别人不一样, 他从来不去争夺客户, 而是认准一个客户, 一把抓过对方行李, 径直就走, 对方为了拿行李, 只 好乖乖跟他走。 包玉刚善于抓要点, 让问题 迎刃而解, 曹文锦便偷学了这招, 竟也屡试不爽。
包玉刚认为, “船东的经营原则,根本上就是经常要维持最低成本”。只有这样,租赁方和自身才能从中双赢收益。 有一次, “金安号” 在驶往日本长崎途中发生故障, 被拖往长崎修理。 包玉刚闻讯后亲自赶赴日本, 监督整个维修过程, 确保每一笔开支到位, 令租赁该船的日本公司大为佩服。
靠着良好信誉和稳健经营, 再加上汇丰银 行这块金字招聘的支持, 包玉刚的生意越做越大, 就连壳牌、 美孚、 埃克森、 德士古这样的石油巨头也愿意租赁他的油轮。 包玉刚趁机变卖旧船, 订购新轮, 由于订购量大,往往能获得他人不及的优惠, 进一步压低成本。
包玉刚在管理上独具一格, 每增加一艘轮船, 单设一家公司运营, 实行独立核算, 这是为了绩效考核和责任落实的方便, 即使一艘轮船亏损, 也不会影响这个集团业绩, 而且容易找出问题。管理上为了降低成本, 由环球航运集团统一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 包玉刚十分注意船只平时的维护保养, 所以故障率低于 行业平均水平, 别的公司都是五年一大 修、 四小修, 环球航运只需五年一大修、 两小修, 相应地,保险费用也较同 行 低。
这些节约下来的成本, 都 汇聚成环球航运的核心竞争力, 为租赁方节约成本,所以能赢得诸多客户的青睐。
包玉刚以英文字母命名旗下船只,不到 10年就用完26个英文字母。 一次, 赵从 衍和他开玩笑: “都说你是个旱鸭子,现在你有这么多船, 你无论在什么地方落水, 你的船都会及时赶到救起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