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教父
美林证券的兴起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华尔街教父査尔斯·爱德华·梅里尔。正是他创建了美林, 并开创了美林的淘金时代。
华尔街教父的成长
1885 年 10 月 19 日 , 查尔斯 · 爱德华 · 梅里尔 (Charles Edward Mer-rill)出生在美丽的佛罗里达州的绿湾泉小镇,绿湾泉小镇是当地的一个贸易集散地, 主要以农产品贸易为主, 橙子、 土豆、番茄等农作物供应量占到了佛罗里达州的30%,而绿湾泉最为著名的却是一个天然温泉,因此这里不但是富商巨贸云集之地,也是很多上流人士独家休憩的好地方。
査尔斯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环境的熏陶。查尔斯的父亲是一位医生, 经营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药店,收人虽然算不上丰厚,但是也非常不错。査尔斯在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帮助父亲打理药店,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 査尔斯锻炼出了惊人的商业智慧-他在9岁的时候就能够一个人收款,记账,几乎很少出差错。当然,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9岁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 日后会成为叱咤华尔街的金融巨头-美林证券的创始人。
1899年,查尔斯从当地一所最负盛名的公立小学毕业之后,就进人了当地最著名的杜瓦尔中学,在进人杜瓦尔中学之后,查尔斯的表现非常一般,学习成绩比小学时候差了很多,这令他的父亲很是担心。但是,很快他的父亲就不再为他的学业担心,因为查尔斯真正的兴趣不在课堂上,他有着同龄孩子所不具有的商业头脑-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都被他用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 和一般的父亲不一样的是,查尔斯的父亲认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查尔斯喜欢参加商业活动, 那么他将来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所以,査尔斯的父亲也不再担心儿子的学业,只要他能够跟得上学习的进程就可以了。 可以说, 正是父亲的这一独特教育孩子的方法培养出了查尔斯, 为他以后成为一个金融大师扫清了很多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有一个好父亲的査尔斯简直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因为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母亲。在查尔斯的成长道路上, 他的母亲给了他很多教导。査尔斯一生都记得母亲经常说给自己的一句话:“查尔斯,你可以得到世界上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但条件是你必须非常渴望得到它。” 而这句话也让他在后来的困难与挫折中坚强地挺住, 没有被困难和挫折击垮。
1901年, 因为查尔斯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水灾, 杜瓦尔中学被迫停课。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学业,查尔斯的父亲将儿子送到了斯坦森大学的附属中学就读。斯坦森大学的附属中学是一所只有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才能够负担得起的学校, 虽然学费较为昂贵, 但是查尔斯却在这里遇到了他一生的好朋友和重要帮手-萨姆·马克斯.1956年,査尔斯去世的时候,还将马克斯任命为“梅里尔信托基金”的五位受托人之一。1903年,年仅17岁的查尔斯离开了佛罗里达州,到马萨诸塞州的沃塞斯特学院学习。1906年,查尔斯又进入了著名的密歇根大学,在那里他学习了一年法律。然而, 枯燥的法律学让查尔斯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以至于他的各科学习成绩都亮了 “红灯”。但是, 在这所大学里,查尔斯认识了很多校友,其中就有后来的花旗银行的查尔斯·米歇尔和卡尔文·柯立。
1907年,查尔斯离开了密歇根大学来到纽约,他希望在纽约这个美国的金融中心找到自己的商业舞台。在来到纽约的时候,陪伴着査尔斯的还有他的女友茉莉·斯约斯特罗姆。茉莉的父亲罗伯特是纽约的纺织业巨头之一, 在曼哈顿掌控着好几家大纺织企业。 罗伯特非常喜欢“准女婿” 查尔斯的才华,因此在査尔斯来到纽约之后, 便受到了 “准岳父” 的刻意栽培, 并把他视为斯约斯特罗姆家族的 “继承人”。 虽然受到了女友家的照顾和提携,但是这个来自佛罗里达州的“穷小子”并不打算依靠自己的女友取得事业的发展, 他始终认为只有自己的努力才能够成长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有钱人。
在进入斯约斯特罗姆家族企业之后, 查尔斯并没有令自己的 “准岳父”失望。他从15美元周薪的最基层职位做起,一年之后就做到了周薪高达100多美元的集团下属分公司的信贷部经理。而这也是査尔斯真正地接触金融业, 这和以前参加的那些商业活动完全不同, 并在此后的人生中从未离开过这个行业。作为一名信贷经理, 査尔斯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公司向银行贷款以及向一些经销商贷款。 在工作的过程中, 查尔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准女婿” 身份而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 而是像一名基层员工那样兢兢业业地工作。
就在很多人看来査尔斯将在斯约斯特罗姆家族拥有无限光明的未来时,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1909年,查尔斯和茉莉解除了婚约,查尔斯离开了斯约斯特罗姆家族企业。 査尔斯为什么和茉莉解除婚约, 这至今依然是一个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如果没有斯约斯特罗姆家族的帮助,查尔斯是不会进人纽约的上流社会,并结识很多在他后来的人生中给过他巨大帮助的“贵人” 的.
但是,査尔斯是不会忘记将自己带入金融行业的“准岳父”罗伯特·斯约斯特罗姆的,因为他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1937年,罗伯特·斯约斯特罗姆因病去世时,查尔斯给罗伯特·斯约斯特罗姆的遗孀写了一封十分感人的信函:“当我一个人来到纽约的时候,是罗伯特·斯约斯特罗姆一家收留了我, 除了他们, 我在纽约没有任何一个朋友。 而罗伯特从一开始就对我非常好, 他教育我, 照顾我, 把我像一个儿子一样对待 。在你们家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罗伯特交绐我的不仪仅是如何做一个好的生意人, 更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迪, 我总是在心里说,他是我最尊敬的人。”
24岁的查尔斯离开了斯约斯特罗姆家族企业之后, 便住进了曼哈顿中部的切尔西地区的一个简易楼房里。从 “天堂” 走进了“贫民窟” 当时, 査尔斯的居室非常小, 他每天只能够将自己 “硬塞进去”, 他每一个礼拜的花销是6.5美元, 包括吃饭和住宿。 就在查尔斯陷人人生的第一个困境中的时候,一个叫爱德蒙德·林奇的巴尔的摩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而华尔街很多人都将这两位的相遇看作是一件影响了华尔街发展历程的大事件, 因为他们联手创立了后来的美林投资银行。
当时的林奇有着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身份,但却只是一位冷饮设备生产厂的推销员。 自从认识了査尔斯后, 林奇就开始与查尔斯商谈合开一家公司。因为他们两个都清楚地意识到, 他们是非常互补的一对商业伙伴-查尔斯性格开朗、 善于交际, 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 林奇有着坚定的决心和出众的决断力。可以说,他们两人身上的特点就是20世纪优秀银行家身上所必备的素质。两个同为 “天涯沦落人” 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为同甘共苦的商业伙伴和好朋友。 在两人结识不久之后, 査尔斯找到了为一个小型公司提供商业贷款的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名字叫乔治·H.布尔商号(George H.Burr&CO.), 查尔斯被聘请为债券部门的经理。 这是查尔斯在华尔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虽然一个礼拜只有25美元的薪水,但是一直对金融非常感兴趣的查尔斯还是激情满满地干了下去,因为这份工作点燃了查尔斯成为华尔街金融大鳄的梦想。
在刚刚走进华尔街的时候,查尔斯只是做一些帮助客户进行短期融资或清理债务的工作。由于查尔斯工作能力强,很快就开始做一种新的工作:将一些中小企业的长期债券推销出去。 而在当时, 那些中小企业的长期债券由于有银行在背后撑腰, 因此被视作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 但是在今天看来, 那些中小企业的长期债券就是一种“垃圾债券”, 只是金融机构和商界人士向普通民众圈钱的一种手段。这令初入金融界的査尔斯很是苦恼,这样的债券发行出去受损害的就是和他一样财力一般的普通投资者。
转变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 年轻的查尔斯决定向银行和金融机构发起冲击-他要改变当前的经营模式和市场观念。查尔斯的设想是这样的:以全面进攻的策略销售那些收益好、风险小的 “缋优债券”, 并且寻找愿意承担风险、 期待更大回报的大客户来购买收益高、风险大的债券,不能再向客户随意乱许愿,一定要向客户说清楚每一张债券背后的收益和风险,让自己成为客户最信赖的人。正是因为査尔斯的这一举动,他被后人冠以“华尔街教父” 的头衔。有了这一想法之后,查尔斯立刻请林奇过来帮忙,当时林奇已经成为部门经理,周薪高达100多美元。但是,林奇依然辞掉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到查尔斯的手下做一名普通的推销员。
事实证明, 林奇就是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推销员。 查尔斯在迎来了林奇之后, 他的销售部门立刻成为当时华尔街最为火暴的销售部门,他销售的豪威尔公司的债券, 由于风险小、 收益高而受到了广大普通投资者的欢迎,就连林奇自己都借钱购买了2万美元的豪威尔公司的债券。然而, 出乎查尔斯和林奇预料的是,1912年豪威尔公司爆出了 “做假账” 的丑闻。
这令查尔斯始料未及, 原本就指望着打诚信牌来取胜的, 结果恰恰遭遇了 “诚信危机”。 在愤怒之余, 查尔斯决定: 以后推销任何一家企业的债券都要事先作认真的调查, 不能听信企业家的一面之词。
经过了豪威尔公司引发的 “信用危机” 之后, 查尔斯通过道歉, 公布自己的账户等方式渡过了难关。此后,由于查尔斯和林奇两人的通力合作,他们成功地卖出了克莱斯哥公司的债券,而这家公司的债券就是他们向投资者描述的那种“收益大风险小 ” 的债券。 由于投资者在购买了克莱斯哥公司的债券之后都收到了不错的收益,因而查尔斯和林奇不但渡过了难关, 而且再次成为了华尔街炙手可热的“经纪人”。
1913年,由于查尔斯的业绩出众,被当时华尔街几大巨头之一的狄龙投资银行挖走。 狄龙和雷曼兄弟、 高盛等都是华尔街的超级投行之一。在进入狄龙之后,查尔斯可谓如鱼得水, 立刻使自己的事业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期。
可是,由于狄龙跟以前的布尔商号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企业,査尔斯在进人狄龙之后经常和狄龙的管理层发生矛盾,他认为狄龙的管理层管得太宽,导致自己工作起来缚手缚脚。而狄龙也认为查尔斯太喜欢自作主张,不符合公司的要求。
作为华尔街的大投行之一的狄龙公司主要的业务就是与政府、铁路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很少考虑那些中小型公司。查尔斯觉得狄龙公司的发展理念实在是太过偏颇-只赚大公司的钱, 而舍弃小公司的钱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做法。 因为这在查尔斯看来是不符合他的投资理念的, 他认为只有“面面俱到” 的赚钱方式才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投资者, 才能够让公司的利润大幅度增长. 而且在查尔斯的投资生涯中, 他主要接触的公司都是那些中小型公司,他在这一方面比较擅长。
就在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下, 查尔斯感到非常不满。 不久, 査尔斯就和狄龙公司的管理层大吵了一架, 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 狄龙公司和查尔莫斯汽车公司进行了合作, 承销查尔莫斯汽车公司的股票。 而当时查尔斯的一个老朋友巴斯蒂安·克莱斯格告诉他, 查尔莫斯汽车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让人担忧。 当时的查尔莫斯是底特律的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只不过该公司得到了一家银行的资助, 进行了一番 “改头换面” 的包装, 就试图在市场上 “圈钱”。
为此, 査尔斯觉得这样做非常对不起客户, 会使他的良心不安。 但是, 狄龙公司的管理层哪里会管这些, 他们只是要求査尔斯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去而已。 为此, 查尔斯和狄龙的管理层大吵了一架, 最后管理层将这些股票交给另一个部门去完成。
这件事情过后,为了不再受狄龙管理层的约束,查尔斯放弃了狄龙的工作职位, 转而成立了一家私人工作室, 但是依然挂靠在狄龙旗下。与之前不同的是,查尔斯第一次可以在华尔街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作投资。在此前的几年中,查尔斯的诚信、勤奋和聪慧受到了投资者的信赖和欣赏,因此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忠实的客户,而这些客户就是他日后成为华尔街巨头的奠基石。
在这个时候,查尔斯在狄龙的重要助手丽莲·波顿也从狄龙辞职跟着他干,并且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担任着他的秘书,是除林奇之外他最重要的战友。 更为重要的是, 成立工作室之后, 查尔斯的投资境界有了大的提升,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经营的理念都提升了一大截, 这也成为他日后成为全球金融领袖的重要基础。
就在査尔斯成立工作室不久, 林奇也从原来的布尔商号辞职出来, 因为林奇同査尔斯一样,也受不了老板的干涉和猜忌。当林奇再度走到查尔斯的面前时, 他们就再也没有分开过, 因为更辉煌的事业等待着他们去创造。